三菱電機將在江蘇常熟工廠新建廠房,將機床使用的馬達和數控(NC)裝置的產能翻番。新廠房的占地面積約為3萬3千平方米,與現有工廠規模相仿,預計投資額在20億日元左右,力爭2017年投產。
三菱電機正在向工廠等提供名為“e—F@ctory”的物聯網服務,利用該服務可以對將工廠內的設備進行聯網,并對設備運轉狀況進行管理。該公司計劃在新建廠房的同時,在2016年度內將生產與本公司產品協作的軟件和設備等的當地合作伙伴從目前的60家增至100家。
此外還將構筑派遣駐中國的技術人員到各工廠等進行訪問的營業體制。將通過向廠房推薦成套的工廠自動化設備(FA),以及細致的維修服務來開拓客戶,計劃5年內將在中國的工廠自動化設備的銷售額提高5成。
川崎重工業在明石工廠生產面向中國市場的通用機器人(兵庫縣明石市)
川崎重工業已經啟動在江蘇蘇州工廠生產中小型通用機器人。此前,這類機器人一直從日本向中國出口。用于組裝電機、電子設備以及研磨汽車相關機械零部件的機器人方面,該公司新設了年產能為2000~3000臺的生產線。蘇州工廠整體的產能將擴大2~3成。
川崎重工業希望通過轉為本地化生產來抑制匯率風險,并獲取今后將不斷擴大的需求。同時還將轉移和擴大天津的營業和服務基地。
安川電機計劃在中國將多關節機器人的產能倍增至月產1千臺左右。并在以2018年度為最終年度的中期營業計劃中提出在江蘇省增設工廠。將增設生產焊接和搬運物品用的大型機器人的常州工廠。已經確保了約5萬平方米的建設用地。
隨著人工費的上漲,將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到亞洲其他地區的企業逐步增加。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提出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正在推進以低成本為武器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中國政府在“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要向具備高品質和價格競爭力的生產基地轉型。將新一代IT、節能、工業機器人和航空航天等領域定位為重點產業,呼吁企業引進機器人和共享制造信息等。中國政府還提出從“制造大國”轉變為 “制造強國”,到2049年使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的目標。
中國政府目前正從企業收集“試點模式”,為對象企業提供部分扶持資金。對于促進提高生產效率的政策,中國當地企業也在積極推進。例如,中國大型家電廠商美的集團就收購了世界級工業機器人企業德國庫卡。
為了抓住中國版“工業4.0”誕生的商機,日本企業也展開了行動。除了機械廠商外,富士通還宣布與上海儀電開展合作。雙方將共同推進把物聯網用于工廠的“智能制造項目”。
當然,這對日本企業來說也并非全是“好消息”。例如中國基金曾計劃收購德國半導體制造裝置企業等。雖然這一計劃最終被迫放棄,但已足以體現出中國已經將眼光瞄準了發達國家的技術。日本企業自然也可能成為中國企業實施并購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