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經國家工信部批復同意,我國第二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平臺新年前夕正式落戶陜西。該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由西安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籌建,目前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建設項目2億元資金及省級2016年度配套資金已全部撥付到位。南極熊預計會投入至少3億資金建設該創新中心。 該創新中心實力非凡,所有參與股東均是具有很強實力的3D打印企業,公司法人為西安交通大學盧秉恒院士。
1月19日,從工信部獲悉,2017年將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啟動增材制造創新中心能力提升項目,再布局2~3家國家創新中心。重點產業集聚的省市可選擇優勢領域,創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新的支持政策又來啦!之前中國3D打印網報道過,工信部表示我國到2020年將建15家左右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現在已經開始建設第二家了。
近期《瞭望》新聞周刊專訪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 ,苗圩表示,工信系統會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全局,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深融合、惠民生、保安全各項工作,加快新動能培育和傳統動能修復,努力實現工業通信業平穩增長和提質增效。
苗圩表示,根據工作安排部署,2017年要重點抓好的工作主要在六個方面。
第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細化落實“1+X”體系目標任務,重點組織實施30項基礎條件好、關聯程度大、長期制約產業發展、未來1~2年有望取得突破的重大標志性項目。
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啟動動力電池、增材制造創新中心能力提升項目,再布局2~3家國家創新中心。重點產業集聚的省市可選擇優勢領域,創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此外,還要大力推進工業強基工程,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加快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大力拓展重大技術裝備及工業“四基”應用,修訂“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做好軍民融合發展,等等。
第二,深化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把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擺在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突出位置,聚焦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打好政策措施組合拳,培育融合發展新生態,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
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持續推進智能制造專項,在流程制造、離散型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方面新遴選90個左右試點示范項目,制修訂50個以上智能制造標準。選擇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轉型升級需求迫切、地方政府積極性高、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地區,探索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區。
著力打造“雙創”平臺,支持大型制造企業、大型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建設“雙創”服務平臺。夯實融合基礎和安全支撐,實施“芯火”創新計劃和傳感器產業提升工程。全面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設,出臺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工作的指導意見,繪制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開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遴選發布示范企業30家、示范項目60個、示范平臺30個。
1月19日,從工信部獲悉,2017年將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啟動增材制造創新中心能力提升項目,再布局2~3家國家創新中心。重點產業集聚的省市可選擇優勢領域,創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新的支持政策又來啦!之前中國3D打印網報道過,工信部表示我國到2020年將建15家左右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現在已經開始建設第二家了。
近期《瞭望》新聞周刊專訪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 ,苗圩表示,工信系統會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全局,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深融合、惠民生、保安全各項工作,加快新動能培育和傳統動能修復,努力實現工業通信業平穩增長和提質增效。
苗圩表示,根據工作安排部署,2017年要重點抓好的工作主要在六個方面。
第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細化落實“1+X”體系目標任務,重點組織實施30項基礎條件好、關聯程度大、長期制約產業發展、未來1~2年有望取得突破的重大標志性項目。
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啟動動力電池、增材制造創新中心能力提升項目,再布局2~3家國家創新中心。重點產業集聚的省市可選擇優勢領域,創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此外,還要大力推進工業強基工程,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加快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大力拓展重大技術裝備及工業“四基”應用,修訂“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做好軍民融合發展,等等。
第二,深化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把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擺在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突出位置,聚焦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打好政策措施組合拳,培育融合發展新生態,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
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持續推進智能制造專項,在流程制造、離散型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方面新遴選90個左右試點示范項目,制修訂50個以上智能制造標準。選擇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轉型升級需求迫切、地方政府積極性高、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地區,探索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區。
著力打造“雙創”平臺,支持大型制造企業、大型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建設“雙創”服務平臺。夯實融合基礎和安全支撐,實施“芯火”創新計劃和傳感器產業提升工程。全面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設,出臺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工作的指導意見,繪制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開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遴選發布示范企業30家、示范項目60個、示范平臺3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