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件的工藝性: 是塑件對成型加工的適應性。
塑件工藝性設計包括:塑料材料選擇、尺寸及精度和表面質量、塑件結構塑件工藝性設計的特點:應當滿足使用性能和成形工藝的要求,力求做到結構合理、造型美觀、便于制造。
塑料材料選擇塑料的選材包括:選定塑料基體聚合物(樹脂)種類、塑料具體牌號、添加劑種類與用量等。
塑料原料選擇方法1、使用環境(不同的溫度、濕度及介質條件、不同的受力類型選擇不同的塑料);
2、使用對象(根據國別、地區、民族和具體使用者的不同選材);
3、按用途進行分類(按應用領域、功能)。
塑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1、塑件的尺寸
塑件的尺寸:指塑件的總體尺寸。
塑件的尺寸受下面兩個因素影響:
1)、塑料的流動性(大而薄的塑件充模困難);
2)、設備的工作能力(注射量、鎖模力、工作臺面)。
2、塑件的精度
(1)定義
塑件尺寸精度:是指所獲得的塑件尺寸與產品圖中尺寸的符合程度,即所獲塑件尺寸的準確度。
(2)影響精度因素
☆ 模具的制造精度、磨損程度和安裝誤差;
☆ 塑料收縮率的波動以及成型時工藝條件的變化;
☆ 塑件成型后的時效變化。
(3)尺寸精度的確定
模塑件公差代號為MT,MT1級精度最高(一般不采用) MT7級精度最低。
對于塑件上孔的公差可采用基準孔,可取表中數值冠以(+)號。對于塑件上軸的公差可采用基準軸,可取表中數值冠以(-)號。一般配合部分尺寸精度高于非配合部分尺寸精度。模具尺寸精度比塑件尺寸精度高2-3級。
3、塑件的表面質量
一般模具表面粗糙度要比塑件的要求高 1~2級。
塑件的幾何形狀
一、表面形狀
塑件的內外表面形狀應盡可能保證有利于成型。
二、脫模斜度
1、定義
為了便于塑件脫模,防止脫模時擦傷塑件,必須在塑件內外表面脫模方向上留有足夠的斜度α,在模具上稱為脫模斜度。
脫模斜度取決于塑件的形狀、壁厚及塑料的收縮率,一般取30 ′~1°30′。
2、脫模斜度方向
3、脫模斜度表示方法
4、脫模斜度設計要點
(1)、塑件精度高,采用較小脫模斜度
(2)、尺寸高的塑件,采用較小脫模斜度
(3)、塑件形狀復雜不易脫模,選用較大斜度
(4)、增強塑料采用較大的脫模斜度
(5)、收縮率大,斜度加大
(6)、含潤滑劑的塑料采用較小脫模斜度
(7)、從留模方位考慮:
留在型芯,內表面脫模斜度﹤外表面
留在型腔,外表面脫模斜度﹤內表面
三、塑件的壁厚
壁厚過小——強度及剛度不足,塑料流動困難
壁厚過大——原料浪費,冷卻時間長,易產生缺陷
塑件壁厚設計原則:
(1)滿足塑件結構和使用性能要求下取小壁厚;
(2)能承受推出機構等的沖擊和振動;
(3)制品連接緊固處、嵌件埋入處等具有足夠的厚度;
(4)保證貯存、搬運過程中強度所需的壁厚;
(5)滿足成型時熔體充模所需的壁厚。
改善壁厚典型實例:
四、塑件的加強筋
1、加強筋的作用:
它能提高制件的強度、防止和避免塑料的變形和翹曲。
2、加強筋設計要點:
加強筋的底部與壁連接應圓弧過渡,以防外力作用時,產生應力集中而被破壞。
五、圓角
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制件的所有的轉角盡可能設計成圓角,或者用圓弧過渡。
1、圓角的作用:
圓角可避免應力集中,提高制件強度;圓角可有利于充模和脫模;圓角有利于模具制造,提高模具強度。
2、圓角的確定:
六、塑件的支承面
七、塑件的凸臺與角撐
凸臺:是用來增強孔或裝配附件、或為塑件提供支撐的截錐臺或支撐塊。
八、塑件上的孔(槽)
1、塑件上的孔三種成型加工方法:
a、直接模塑出來;b、模塑成盲孔再鉆孔通;c、塑件成型后再鉆孔。
2、常見孔的設計要求:
a、模塑通孔要求孔徑比(長度與孔徑的比值)要小些;b、當通孔孔徑﹤1.5mm,由于型芯易彎曲折斷,不適于模塑成型;c、肓孔的深度:h ﹤(3~5)d ;d﹤1.5mm時, h ﹤3d ;d、緊固用的孔和其它受力的孔,應設凸臺予以加強。
九、塑件上的螺紋
塑件中的螺紋可用模塑方法成型出來,或切削方法獲得。
經常拆裝或受力大的螺紋,要采用金屬螺紋嵌件來成型。
十、塑件上的花紋、文字及符號
1、凸字;2、凹字;3、凹坑凸字。
十一、嵌件
1、定義:在塑件內壓入其它的零件形成不可拆卸的連接,此壓入零件稱為嵌件。
嵌件可以是金屬、玻璃、木材或已成形的塑件。
2、嵌件的作用:
a、提高塑件力學性能和磨損壽命;
b、提高塑件的尺寸穩定性、尺寸精度;
c、起導電、導磁作用;
d、起緊固、連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