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領域,中國企業究竟該向德國“師傅”取一部什么經?
中小企業如何發力“智造”
當前中國的智能制造產業面臨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產業規模小,企業小、散、弱等問題。專家們認為,德國工業4.0更加重視生產線智能化,面向更多的中小型企業,分批次有層次地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這一路徑更適合當前我國工業2.0、3.0、4.0并存的現狀。
成立于1949年的弗勞恩霍夫協會是歐洲最大的工業應用研究機構,是德國推進“工業4.0”的重要研究機構,也是中國為實施“中國制造2025”而聘請的5個德國專業機構之一。弗勞恩霍夫生產設備與設計技術研究所所長烏爾曼教授表示,“未來在中國南京,我們也會將焦點放在中小企業身上,幫助中小企業、代工廠完善供應鏈系統。”2016年6月,在中德雙方總理的見證下,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與南京市簽訂協議,共同在南京江北國家新區設立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
根據簽訂的首期5年合作協議,將通過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引進弗勞恩霍夫協會在德國工業4.0領域的應用研究體系和專家團隊,配以中國智能制造的相關應用研究專家團隊,將中德兩國在智能制造相關技術進行整合及研發,為中國制造業向智能制造升級提供個性化定制研究和實施方案,提高中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智能制造”不等于“無人制造”
提到工業4.0和智能制造,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可能就是高度智能化的工廠和繁忙的機器人,傳統手工或半自動化的制造業將升級為高度自動化的智能工廠,實現“無人工廠”的終極目標。其實,這種觀念恰恰陷入了一個誤區。
德國提出的“工業4.0”本身包含三個維度:智能工廠、智能產品和智能服務,缺一個都不完整。就像烏爾曼教授所說,德國工業4.0不是說不需要工人,而是要達成人類和機器的完美和諧協作。因此工業4.0不能簡單和“機器人”“無人工廠”畫等號。
在本次大會上,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與南瑞集團和弗勞恩霍夫協會簽訂了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據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項目德方負責人霍爾格科爾教授透露,未來中德制造研究院將聯合弗勞恩霍夫生產設備與設計技術研究所,將兩方的先進技術轉讓給南瑞集團,投入工業應用。南瑞集團總經理奚國富表示,南瑞集團將把握機遇,加快提高生產制造水平,提升智能制造競爭力,同時進一步加快拓展智能制造產業,將先進的智能制造技術、產品、服務及整體解決方案應用到其他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