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對產業升級如此重要的工業機器人在中國國內發展現狀如何?國內工業機器人第一陣營有哪些企業?其應用成敗又被什么所制約?小編為您一一解讀。
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管理模式轉型制約機器人成敗
國內工業機器人需求暴漲,大小企業紛紛搶灘
根據俄羅斯機器人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00至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供應量的增速已經達到了17%。機器人使用密度在中國也已經達到每萬人49個。而產業研究機構高工產研數據顯示,2015年國產機器人產值規模達到16.4億元,2015年需求量為6.5萬臺,市場占比提高至15%,產值增速達55%。
過去兩年各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近80項機器人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全國范圍內已建或擬建的機器人相關產業園多達42個。此后的2016年,我國機器人企業更是遍地開花。據統計,截至9月份,我國機器人產業相關企業數量增至4325家。
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小而散,多集中在中低端應用
實際上在機器人制造領域,中國則處于“既不大也不強”的狀態。早在2013年,中國就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14年銷量達到5.7萬臺,同比增長56%,占全球銷量的1/4,同比增長55%,保有量增長至19萬臺。
但在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連年暴漲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卻一直偏低。2015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2萬臺,占國內市場份額依舊不足20%,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中的份額依舊不足兩位數。中國工業機器企業不僅市場份額偏低,還存在小而散的問題。至2016年初,中國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達到1000余家,但普遍規模較小,超過90%的機器人公司年產值在1億元以下,很多廠家每年銷量都不超過1000臺,即便是像沈陽新松這樣的國內機器人龍頭企業,2015年營業收入也只有16.9億元,與國際四大工業機器人廠商動輒上百億元的營業收入相比差距明顯。
另外,國產工業機器人多集中于低端應用領域——相對較復雜的多關節機器人市場,國外公司占據國內市場的90%以上份額。應用于汽車制造、焊接等高端行業領域的六軸或以上高端工業機器人市場,主要被日本和歐美企業占據,國產六軸工業機器人占全國工業機器人新裝機量不足10%。
而國產機器人種類主要是搬運、碼垛等低端機器人,應用領域多在家電、基礎制造領域,附加值偏低。2015年,雖然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和國內機器人企業產品銷量雙雙增長,但相當一部分機器人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因此,中國自主品牌機器人無論在市場份額上,還是技術上都處于劣勢,整個機器人產業可謂既不大,也不強。
不過,在局部領域,中國機器人的系統設計和集成能力倒不差,比如,中國科技大學的機器人足球隊曾獲得ROBOCUP冠軍,國內企業也能開發出一些高端工業和醫療機器人。在軍用機器人方面,由于中國軍工和民用工業從研發、生產到市場銷售完全是兩條線,而且軍品不受專利限制,所以中國軍用機器人在局部領域不遜色于美國。
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一些傳統優勢逐漸喪失,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成為當務之急。相關產業專家認為,大力研發和應用工業機器人是我國經濟,特別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但我國工業機器人與制造業互動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需采取多項措施予以解決。工業機器人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它是中國制造業進一步升級的必行路徑。
其原因是一方面,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從2012年開始下降,且每年減少達數百萬之多,勞動力成本迅速上升,“人口紅利”已經大大減少,許多制造業企業已將工廠遷至東南亞等勞動力更為廉價的地區,而“機器換人”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重要出路。
另一方面,工業機器人也是我國制造業走向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關鍵。我國傳統制造業長期存在技術創新動力不足、設備老化、能耗高等問題,因而長時間處在價值鏈低端。工業機器人的大量應用可以極大地提高我國制造業的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促進制造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而獲得國際競爭優勢。
國內工業機器人第一陣營,打造工業機器人產業集群
在外企紛紛通過本土企業使得自己更加適合中國市場生態的同時,國內大小企業也在紛紛搶灘。今年初工信部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涉及機器人生產及集成應用的企業達到800余家。中國機器人也出現了不少自主品牌以及具備一定規模和水平的企業。下面是近些年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有所建樹的五大企業盤點。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新松公司隸屬中國科學院,是一家以機器人獨有技術為核心,致力于數字化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的高科技上市企業。在高端智能裝備方面已形成智能物流、自動化成套裝備、潔凈裝備、激光技術裝備、軌道交通、節能環保裝備、能源裝備、特種裝備產業群組化發展。
◆蕪湖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蕪湖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是集科研、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專業承制大型物流儲運設備、非標生產設備以及汽車行業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的四大工藝生產線及工業機器人研發和制造企業。埃夫特是奇瑞汽車的子公司,其機器人整機產業鏈,除自主培育相關技術外,也有意收購海外相關公司。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GSK)中國南方數控產業基地,是國內專業成套機床數控系統供應商。其主營業務有:數控系統、伺服驅動、伺服電機研發生產,數控機床連鎖營銷、機床數控化工程,工業機器人、精密數控注塑機研制。GSK是國內最大的機床數控系統研發、生產基地、其主營業務包括工業機器人,其產品應用于搬運、弧焊、涂膠、切割、噴漆、科研及教學、機床加工上下料等領域。
◆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
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是主營業務分三大類,電梯控制產品以及電梯物聯網、節能與工業傳動類產品、機器人與運動控制類產品。其公司依托機器人控制器、驅動器、系統軟件平臺等領先技術,為客戶提供最佳的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機器人產品用于各種生產線上的焊接、切割、打磨拋光、清洗、上下料、裝配、搬運碼垛等上下游工藝的多種作業。
◆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
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中國首鋼總公司和日本株式會社安川電機共同投資,是專業從事工業機器人及其自動化生產線設計、制造、安裝、調試及銷售的中日合資公司。安川公司生產的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于弧焊、點焊、涂膠、切割、搬運、碼垛、噴漆、科研及教學等領域。
管理模式轉型,決定著中國工業機器人應用的成敗
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雖然能大規模提高勞動效率和質量,不過事情總有兩面性,其為企業帶來的更大的改變在于,這其實是一場管理模式的變革。機器人不是單一機器的概念,它是一個體系,需要我們事先去籌劃,需要改變我們的思路和管理方式。
使用機器人對于企業的管理能力要求甚高,這包括對機器人本身的研究,對整個生產線的綜合協調,乃至對原料的選擇和把控。以國內企業三一重機為例,在以往的采購上,同一種零配件可能來自于不同廠家,而且價格是主導考慮因素。但是,因為機器人對零配件的一致性要求極高,三一重機開始要求供應商提供自己指定的材料。而這一點也直接反映到管理制度中,在材料的選擇上,一致性成為首要指標。
由以人為主導的生產模式發展為以機器人為主導的制造模式,這雖然會減少一些傳統就業崗位,但新的智能制造模式也會產生很多新的崗位。工人不會因為新設備的到來而被淘汰,而會因為不適應或不學習而被淘汰,在機器自動化時代,工人只要能保持學習的欲望,適應新崗位、新設備,就無需擔憂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