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工業機器人,還是服務機器人,機器人產業雖然前景廣闊,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上來看,依舊任重道遠。”12月13日,正在參加2016中國機器人產業推進大會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李瑞峰如是說。
對于國內機器人產業面臨的困境,身為業內專家的李瑞峰直言不諱,他告訴記者:“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我們最大難題來自國際品牌工業機器人的激烈競爭,其次就是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仍然依賴國外進口。”
“但好在中國是工業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市場,有市場需求的拉動,這是最大優勢。” 李瑞峰分析指出,正是基于這樣的市場需求,所以國產機器人在拓展應用行業、拓展應用技術方面,可以充分地和工業結合起來,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工業機器人今后的發展可謂前景廣闊,但是未來怎么去突破,又成了大家面臨的共同話題。
“一方面加大實際應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智能上增加諸如視覺、感知之類的應用技術,把傳統制造業中的一些問題通過智能技術來得以解決,擴大應用,這是未來工業機器人發展的方向。”李瑞峰指出。
相比較工業機器人,在服務機器人領域,我國與國外的差距就要小很多。這是因為服務機器人本身是才發展起來的一個新方向,所以服務機器人正處在一個百花齊放的狀態。那么如何實現產業成果的轉化,簡單說就是服務機器人能夠為人們提供什么服務?
李瑞峰告訴記者,對服務機器人,如果說只是停留在好奇觀賞、獵奇等心理,這種新奇不會超過幾天的時間,真正能夠得以持續發展的是可以解決人們生活當中一些實際問題的服務機器人。
比如說醫療康復、救援防恐等,對服務機器人產生了一種依賴,這個市場才能被肯定并穩定發展。在李瑞峰看來,服務機器人的需求是龐大的,但這對機器人的要求也會更加苛刻,包括它的安全性、適應性以及作業能力。當然,低成本也是服務機器人不得不著重考慮的因素之一。
目前較為普遍應用到生活中的送餐機器人、掃地機器人,都僅僅是從單一功能入手,只是局限在某一作業領域。“最終還是希望能夠推出綜合類的、具備多種功能的服務機器人,這就需要在技術上有突破、在形態上有轉變,基于這點來說,服務機器人未來的道路還比較長遠。”李瑞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