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基礎
(一)發展現狀
“十二五”時期,我國著力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把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作為重要的能源發展方針,高度重視開發建設與生態保護、移民安置、經濟社會等的統籌協調工作,新增投產1億千瓦,約占水電總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一,為實現我國2015年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發揮了有力支撐作用,為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能源保障。
——裝機規模不斷躍升。“十二五”期間,新增水電投產裝機容量10348萬千瓦,年均增長8.1%,其中大中型水電8076萬千瓦,小水電1660萬千瓦,抽水蓄能612萬千瓦。到2015年底,全國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1954萬千瓦,其中大中型水電22151萬千瓦,小水電7500萬千瓦,抽水蓄能2303萬千瓦,水電裝機占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20.9%。2015年全國水電發電量約1.1萬億千瓦時,占全國發電量的19.4%,在非化石能源中的比重達73.7%。
“十二五”時期,開工建設了金沙江烏東德、梨園、蘇洼龍,大渡河雙江口、猴子巖,雅礱江兩河口、楊房溝等一批大型和特大型常規水電站,總開工規模達到5000萬千瓦。同時,開工建設了黑龍江荒溝、河北豐寧、山東文登、安徽績溪、海南瓊中、廣東深圳等抽水蓄能電站,總開工規模2090萬千瓦,創歷史新高。
——技術能力實現跨越。“十二五”期間,堅持技術創新與工程建設相結合,加強重大裝備自主化,著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工程建設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顯著提高。攻克了世界領先的復雜地質條件下300米級特高拱壩、超高心墻堆石壩采用摻礫石土料和軟巖堆石料筑壩、35米跨度地下廠房洞室群、深埋長引水隧洞群、砂石料長距離皮帶輸送系統等技術難題。自主制造了單機容量8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500米級水頭、單機容量35萬千瓦抽水蓄能機組成套設備,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升船機、最大跨度重型纜機等。建成了世界最高混凝土雙曲拱壩錦屏一級水電站,深埋式長隧洞錦屏二級水電站,裝機規模世界第三的溪洛渡水電站,復雜地質條件的大崗山水電站。
——行業管理逐步強化。“十二五”期間,堅持開發與管理、建設與運行并重,逐步完善水電開發政策法規與技術標準,強化水電行業管理,制定了抽水蓄能產業政策,出臺了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水電站的指導意見,以及流域管理、質量監督、工程驗收和抽水蓄能選點規劃、運行管理相關規定。水電移民政策不斷完善,明確了“先移民后建設”要求,加強了移民檔案和統計管理,建立了流域水電移民工作協調機制。生態保護工作不斷加強,全面落實水電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完善了水電建設與驗收的環保技術標準,完成了金沙江上游、黃河上游等河流水電規劃及規劃環評,協調了水電開發與環境保護關系,分層取水、過魚設施、棲息地保護、生態調度等環境友好型措施逐步推廣應用。
(二)面臨形勢
——生態環保壓力不斷加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特別是生態文明建設,對水電開發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水電開發的不斷推進和開發規模的擴大,剩余水電開發條件相對較差,敏感因素相對較多,面臨的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加大。
——移民安置難度持續提高。我國待開發水電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大江大河上游,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移民安置難度加大。同時,有關方面希望水電開發能夠扶貧幫困,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由此將脫貧致富的期望越來越多地寄托在水電開發上,進一步加大了移民安置的難度。
——水電開發經濟性逐漸下降。大江大河上游河段水電工程地處偏遠地區,制約因素多,交通條件差,輸電距離遠,工程建設和輸電成本高,加之移民安置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不斷加大,水電開發的經濟性變差,市場競爭力顯著下降。此外,對水電綜合利用的要求越來越高,投資補助和分攤機制尚未建立,加重了水電建設的經濟負擔和建設成本。
——抽水蓄能規模亟待增加。總量偏小,目前僅占全國電力總裝機的1.5%,而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要求抽水蓄能占比快速大幅提高;支持抽水蓄能發展的政策不到位,投資主體單一,電站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尚未理順,部分已建抽水蓄能電站的作用和效益未能充分有效發揮,需要統籌發揮抽水蓄能電站作用。
二、規劃原則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遵循習近平總書記能源發展戰略思想,把發展水電作為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能源安全、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舉措,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在保護好生態環境、妥善安置移民的前提下,積極穩妥發展水電,科學有序開發大型水電,嚴格控制中小水電,加快建設抽水蓄能電站。
(二)基本原則
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堅持生態優先,科學開發水能資源,建設環境友好型工程,重視生態修復,保障水電可持續發展。
堅持協調發展,確保健康有序。統籌流域水電開發,積極推進水電基地建設,加快調節性能好的控制性水庫建設;優化電源建設結構,加快抽水蓄能發展;統籌水電開發、電網建設和電力市場,增強發展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