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創新發展,增強發展動力。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水電開發和建設管理體制,提升流域綜合管理水平;不斷推進技術創新,提高水電建設和裝備制造的國際競爭力。
堅持共享發展,促進脫貧致富。堅持水電開發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重,把水電發展和促進移民脫貧、增加群眾資產性收益相結合,把水電發展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相結合,讓地方和移民共享水電發展成果。
堅持開放發展,加強國際合作。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推動水電裝備、技術、標準和工程服務對外合作。
(三)發展目標
全國新開工常規水電和抽水蓄能電站各6000萬千瓦左右,新增投產水電6000萬千瓦,2020年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8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3.4億千瓦,抽水蓄能4000萬千瓦,年發電量1.25萬億千瓦時,折合標煤約3.75億噸,在非化石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西電東送”能力不斷擴大,2020年水電送電規模達到1億千瓦。預計2025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4.7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3.8億千瓦,抽水蓄能約9000萬千瓦;年發電量1.4萬億千瓦時。
三、規劃布局
(一)常規水電站
根據我國水能資源具有的明顯區域分布特點和開發現狀,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西部和東中部水電開發。
西南地區以川、滇、藏為重心,以重大項目為重點,結合受端市場和外送通道建設,積極推進大型水電基地開發。繼續做好金沙江中下游、雅礱江、大渡河等水電基地建設工作;積極推進金沙江上游等水電基地建設,建設藏東南“西電東送”接續基地。西北地區適應能源轉型發展需要,優化開發黃河上游水電基地。發揮水電的調節作用,實現水電與其他能源的多能互補。加強流域梯級水電站群聯合調度運行管理。到2020年,西部常規水電裝機規模達到24000萬千瓦,占全國的比例為70.6%,開發程度達到44.5%。
東中部地區優化開發剩余水能資源,根據能源轉型發展需要,優先挖潛改造現有水電工程,充分發揮水電調節作用,總結流域梯級水電站建設管理經驗,開展水電開發后評價工作,推行中小流域生態修復。到2020年,常規水電裝機規模達到10000萬千瓦,占全國的比例為29.4%,開發程度達到82.7%。
(二)抽水蓄能電站
統籌優化能源、電力布局和電力系統保安、節能、經濟運行水平,以電力系統需求為導向,優化抽水蓄能電站區域布局,加快開發建設。
——華北地區。服務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和核電不斷增長需要,抽水蓄能電站重點布局在河北、山東,河北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兼顧京津冀一體化的電力系統需要。規劃2020年裝機規模847萬千瓦,“十三五”期間開工規模約1200萬千瓦。2025年,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約2300萬千瓦。
——華東地區。服務核電和新能源大規模發展,以及接受區外電力需要,統籌華東電網抽水蓄能站點布局,抽水蓄能電站重點布局在浙江、福建和安徽。規劃2020年裝機規模1276萬千瓦,“十三五”期間開工規模約1600萬千瓦。2025年,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約2400萬千瓦。
——華中地區。根據區域內電力系統特點和運行需要,按照區域電網調度需求,合理布局建設抽水蓄能電站,抽水蓄能電站重點布局在城市群和負荷中心附近。規劃2020年裝機規模679萬千瓦,“十三五”期間開工規模約1300萬千瓦。2025年,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約1600萬千瓦。
——東北地區。服務新能源和核電大規模發展需要,統籌東北電網抽水蓄能站點布局,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規劃2020年裝機規模350萬千瓦,“十三五”期間開工規模約1000萬千瓦。2025年,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約900萬千瓦。
——西北地區。服務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和電力外送需要,重點圍繞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基地及負荷中心合理布局,加快啟動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十三五”期間開工規模約600萬千瓦。2025年,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約400萬千瓦。
——南方地區。服務核電大規模發展和接受區外電力需要,抽水蓄能電站重點布局在廣東。規劃2020年裝機規模788萬千瓦,“十三五”期間開工規模約300萬千瓦。2025年,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約1400萬千瓦。
四、重點任務
(一)水電前期工作
——開展水能資源調查。全面完成西藏水能資源調查,組織發布四川水力資源復查成果。根據能源結構調整的需要,發揮水電運行靈活特點和調節作用,對東中部和西北地區開展優化、挖潛開發的水能資源量進行調查和評價。適時啟動河流水能資源開發后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