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臺州“毒膠囊”風云又起。新傷舊痛,使人們紛紛談“膠”色變,歸根結底,其實怕的是“鉻”。
不受歡迎的“鉻”
鉻是一種金屬元素,用途廣泛。一些塑料制品,如ABS塑料制品在脫脂后,可采用較稀的鉻酸處理液浸蝕,處理表層。其典型的處理配方為鉻酸420g/L,硫酸(比重1.83)200ml/L。用鉻酸處理液浸蝕具有極大的優點,即無論塑料制品的形狀多復雜,都可以均勻的處理。但即使鉻酸處理或者電鍍鉻等方法具備相當大的優勢,這兩類處理工藝在塑料制品表面處理中也并不受歡迎。一方面在于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危險,而且還有污染問題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制成品中的鉻殘留將威脅人類身體健康。
早在十年前,六價鉻電鍍在我國電子信息等產業已被禁用;在歐盟,會致癌或突變的六價鉻甚至不允許公開販售。伴隨著相關法律的出臺,談“鉻”色變或許并不是無稽之談。
不陌生的“鉻”
我們生活中每天都要與鉻打交道。我國歷史上很早就開始用鉻了,加了鉻能增加金屬的耐腐蝕能力。另外,鉻能增加金屬表面的光澤,如自行車和汽車閃光金屬的表面都可能鍍有鉻。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金屬鉻不溶于水,所以我們在使用不銹鋼等含有鉻的金屬用品時,不必擔心鉻會進入我們的體內。
這種藍白色的多價金屬元素廣泛地存在于自然環境中,地殼中的鉻主要以三價鉻和六價鉻的形式存在。大氣、水體中的鉻含量極低,而土壤中的鉻雖然含量大。但由于溶解度低、性質穩定,往往不易進入植物中,因此食物中的鉻含量一般較低。
鉻并非都是有毒性的,它甚至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它的毒性與其存在的價態有關,按其價態分為三價鉻和六價鉻。三價鉻是對人體有益的元素,適當的攝取對人體是有好處的,它可以影響脂類代謝,促進蛋白質的代謝和生長發育。然而如果我們長期大量的攝入三價鉻,那么一方面是影響我們身體的抗氧化系統,容易得一些慢性的氧化性的這種疾病,比如說像糖尿病、高血壓這一類的疾病,那么另外一方面,由于抗氧化系統受到了損傷,又容易發生腫瘤等這種異常增生的疾病。
不善良的六價“鉻”
與三價鉻相比,六價鉻的毒性較強,大約是三價鉻的100倍。在臨床上,六價鉻及其化合物對于人體的傷害,通常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損害皮膚,導致皮炎、咽炎等;二是損害呼吸道系統,引發肺炎、氣管炎等疾病,三是損害消化系統,誤食甚至長期接觸鉻酸鹽,極易造成胃炎、胃潰瘍和腸道潰瘍。過量攝入六價鉻,嚴重的還會導致腎功能衰竭甚至癌癥。
六價鉻是強氧化劑,有很強的生物毒性,極易被人體吸收,并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及粘膜侵入人體。在國際上,六價鉻被列為對人體危害最大的8種化學物質之一,是公認的致癌物質。在我國,含鉻廢物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目前,美國飲用水的六價鉻含量標準是每升水不超過100微克。我國的標準是每升飲用水中不超過50微克,農田灌溉水每升水不超過100微克。六價鉻的污染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鉻礦的開采,若工業生產過程的排污處理不當,很可能使六價鉻污染土壤和水源;另一個方面是皮革加工。不法企業用工業鉻鹽中和脫色、清洗處理皮革廢料,后熬制成工業明膠。
談“膠”色變的原因在于毒膠囊中使用的工業明膠六價鉻含量往往超過正規廠家明膠鉻含量的幾倍甚至是幾十倍。因此無論如何,這種工業明膠都不應當在食品和藥品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