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機器人來寫歌,這事兒已經不稀奇了。
通過分析包含大量歌曲的數據庫,他們還能寫出特定曲風的歌曲。不過相比起流行音樂,古典音樂譜子里包含的元素和樂理更復雜一些。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員們制作了 Musicnet 數據庫,目前共收錄了 330 首古典音樂樂譜來讓人工智能進行學習和分析。
就像音樂界的 Imagenet 一樣,后者是全球最大的圖像識別數據庫。最早,它通過眾包的方式,給近 10 億張圖片標注了基本信息,然后讓計算機進行學習。使得計算機具備了基本的識圖能力。
Musicnet 的原理也是如此,研究員們在每個樂譜中,標注了不同音符的時間點、演奏樂器、以及演奏速度等信息。現在,數據庫中一共包含了 130 萬個樂譜標注信息。
通過標注的信息點,華盛頓大學團隊將單一的數據都進行了可視化,形成了古典音樂分析圖譜。
經過數據庫的學習,人工智能可以辨別出哪首譜子是巴赫的風格,哪首樂曲出自貝多芬之手,并合成指定風格的古典樂曲。
華盛頓大學科技和數據工程教授 Thickstun 表示未來 Musicnet 還將不斷完善,讓人工智能學習更復雜的古典音樂知識。
未來,它或許能代替專業的音樂人士來解讀樂譜里的基本信息,比如節奏、樂器、旋律等。當然,也能譜出古典樂曲,巴赫去世以前未完成的《賦格的藝術》,或許在未來能讓人工智能來完成。
不過,目前人工智能譜曲的階段還很初級。
前段時間,索尼推出的兩首由機器人所寫的流行樂曲,最終的歌曲并不是完全由人工智能從頭到尾執行。還需要專業的作曲家重新編排,讓它聽起來更加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