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制造2025》戰略綱領發行至今已經一年有余。日前,工信部對這一年來“中國制造2025”成果進行了肯定。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介紹,涵蓋38個行業的46個智能制造示范項目中制造效率提高了30%,它的節能,節約了9.5%,它的研發時間比過去縮短了35%,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家電企業率先建智能工廠 為智能制造事業開辟先河
對此,苗圩還指出:“盡管中國的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成效明顯,但中國制造業轉型仍然有較長的路要走”。傳統企業在智能轉型的進程中需要以“中國制造2025”為宗旨,以智能制造為核心,以兩化深度融合為突破口,參照德國“工業4.0”中的智能工廠模式及美國工業互聯網等先進理念,以人為本,從企業自身實際出發,建設“設備自動化、人員高效化、管理信息化”的中國特色智能工廠。
事實上,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智能工廠在我國家電制造企業中轉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最典型的代表是海爾“互聯工廠”以及美的“智能工廠”,它們顛覆了傳統制造體系,詮釋了家電工業4.0的理念。
從整體上來看,海爾互聯工廠的亮點在于物聯網技術以及用戶體驗。海爾互聯工廠已經構建了一個內外圈并聯的生態系統,通過大數據實現大規模定制、個性化生產,實現人、機、物的互聯互通,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整個生產流程是透明可視的,滿足了用戶體驗,實現了用戶與工廠零距離。
目前,海爾已經由一個傳統大規模制造的企業轉型成一個“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平臺型企業。海爾實施互聯工廠取得了初步成效,已累計完成5大產業線28個工廠800多個工序的智能化改造,建成7個智能互聯工廠。互聯工廠整體效率大幅提升,產品開發周期縮短20%以上,交貨周期由21天縮短到7~15天,能源利用率提升5%。
相比之下,美的構建的智能工廠同樣利用了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然而,美的似乎更加在意整個工廠的“單點極致”:幾乎每項單點上的技術設計都需要工程師花費數月甚至一年的時間。
據媒體報道,美的曾對外公布投入50億元在武漢、廣州率先試點進行智能工廠改造。當前,改造工程已經完畢。美的單在占地8萬多平方米的美的南沙工業園空調全智能工廠里,就布置了兩條智能生產線。這兩條生產線上約有200臺工業機器人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組裝,粗到部件運輸、封裝外箱,細到擰緊螺絲釘、安裝冷凝器。無疑,美的智能工廠從真正意義上做到最大可能地用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提高生產效率。
另外,整個工廠安裝了約5000個傳感器,用于監控全廠325個流程的生產狀況,在美的的生產工廠監控中心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全場生產數據,例如出貨數、及格率、返修率等詳細的數據。目前,美的智能工廠包括設備自動化、生產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動化、決策數據化五大維度,目前在這五大維度的建設中攻破了8項世界級難題、17項行業級難題。
總體而言,中國制造業由傳統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轉變,對于國家而言,這是中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選擇,是為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環境下讓我國制造業贏得未來;對于企業而言,這絕非是面子工程,提質增效為中心,確保企業與時俱進的發展,能夠在全球一體化的市場中謀得一線生機。
像美的、海爾這類家電制造企業搭建的智能工廠,不正是為中國萬千傳統制造企業智能轉型開辟一條先河嗎?因而,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進一步推進,“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中國制造業在未來將會為世界描繪怎樣的藍圖,真是令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