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遺憾的是,讓馬云投入巨資從日本引入到中國的Pepper機器人并沒有這個特殊的節日中有所表現,某種程度上暗示了這項業務進展較慢。
在眾多服務型機器人中,Pepper從誕生之日起就注定會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推出機器人Pepper的軟銀機器人控股公司,不但有日本軟銀集團的控股,更在2015年中旬吸引了阿里巴巴和富士康一同注入巨資。馬云、孫正義、郭臺銘三個富豪攜手捧出的Pepper,絕對稱得上是含著金鑰匙出生。
機器人被譽為人類第四次革命,當工業機器人踏著時代潮流,呈幾何級速度完成全球化布局時,服務型機器人也逐漸走進大眾視野。Pepper從一出生就被科技界賦予了很高的期望,但就目前在日本的表現及市場反饋而言,并不理想。
Pepper僅靠動嘴難贏人心
“全球第一個會判讀情感的個人化機器人”——軟銀CEO孫正義強調,這款人形機器人的開發目標是“賦予機器人一顆心”。每次Pepper發布會或者亮相,總少不了“兒時夢想”一堆感性說辭。
但對廣大終端市場消費者而言,Pepper首先是一款人形機器人。從阿里及其機器人合作伙伴機器人零號在2016云棲大會上的發言可以看出,阿里將Pepper引入國內,并選擇機器人零號、阿西莫夫、誠邁科技、FUBOT、TEKSBOTICS、VIRobotics等六家第一批開發商,顯然是將Pepper定位銀行、機場、酒店、高端地產、健康養老項目等行業企業。
在日本,Pepper的購買對象也主要是銀行、酒店、餐廳等企業主。雖說情感交流和人機互動是Pepper的主打亮點,但服務才是Pepper商業化、市場化的剛需,可現實仿佛總和夢想對著干。
功能單一 馬云引進的Pepper機器人前景不明
從軟銀2014年首次對外展示Pepper至今已經兩年多時間了,過萬臺Pepper在日本各個行業提供服務,可從使用者反饋看,Pepper的實用性正不斷承受著質疑。
“我們主要把它當做平板電腦來使用。”日本藤枝市政府官員Junichi Nishi指著Pepper說,言語中充滿了失望,而日本北部的一家度假酒店購買了3臺Pepper,希望它們能提供迎賓和介紹功能。但這些機器人最終卻成了供孩子們娛樂的平板電腦支架。還有一家游樂場也發現了這款機器人的不足,所以不準備續約。
餐飲企業購買Pepper顯然不單希望其能夠憑借“新鮮感”吸引消費者和客流,更希望其能夠真的扮演服務員或接待員的角色,但顯然Pepper無法勝任這樣的工作。不但是Pepper,當前市場上大量的服務型機器人都充當著“花屏”的角色,服務企業愿意購買這類機器人更多以“為店鋪增添新鮮元素”為目的,完全無法實現類似工業機器人對人力勞動的替代。
市場需要全能型服務型機器人
“我愿意給一個員工付雙倍工資,讓他干三個人的事兒”某餐廳老板的態度代表了餐飲業客戶的心聲。像Pepper這種花哨有余卻實用不足的機器人顯然滿足不了目標客戶的真實需求。
不管怎樣,我們聽孫正義、馬云、郭臺銘等大佬描述兒時夢想和美好未來的同時,真正需要的是一些更接地氣兒的機器人。
Pepper離理想中服務機器人還有太遠太遠的距離。而國內已有的服務型機器人不但核心硬件和傳感器技術缺失,系統更是“拿來主義”,做出的產品也非常呆板。
迎賓、點餐、傳菜……原本一個員工可以勝任的工作,卻不得不“聘用”多個機器人才能完成,以火鍋店傳菜機器人為例,其只能按照規劃好的線路行進,中規中矩的服務模式本身和企業對效率的追求是背離的。怎樣的機器人更符合餐飲、酒店等行業客戶的真實需求呢?
以酒店、餐飲行業為例,餐廳不僅僅需要機器人提供新奇感,從而吸引更多的客流,更需要一個機器人能夠同步滿足迎賓、點餐、傳菜等多功能需求,甚至能夠通過感知和識別能力,結合云計算和大數據應用,在短時間內對餐廳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處理。
從餐飲、酒店等企業的具體服務場景來講,它們對三類功能需求強烈:首先是,宣講類功能,進而實現迎賓、演示、引導等用途;其次是娛樂功能,可以進行音樂、舞蹈表演等,這是吸引客人的殺手锏;再次是搬用功能,類似搬東西,拉運重物這種體力活都可以交給機器人來做,該機器干的事讓機器干,該人干的事讓人來干,從而在既定的成本下,可以騰出更多的人手從事附加值更高的工作。
從企業角度,未來,隨著服務型機器人的興起,餐飲、酒店等企業未來的用人成本或許會因此降低。雖然采購費用相對昂貴,但對于從事一些流水線的工作以及需要長時間重復性的工作,機器人都有很明顯的優勢。且根據機器人使用壽命來看,使用服務型機器人普遍能夠減少企業的用人成本。
隨著人口老齡化,我國勞動力成本逐漸增長,勞動力出現結構性短缺的當下,機器人代替人工從做“人做不到的事情”到做“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市場呼喚一臺智勇雙全的既能互動交流又能搬運貨物、真正替代人力的全能型服務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