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強化協同創新
1.加強技術創新
依托企業集團、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單位,構建“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發展創新平臺,支持科研院所和骨干企業建設具有行業特色的技術研發、檢測測試、驗證示范等機構,提升研發能力。支持建材工業大型企業建立基于互聯網的“雙創”平臺,重點突破智能制造、清潔生產、產品設計和應用等關鍵技術,著力解決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及其制品加工制造關鍵技術和裝備,增強關鍵材料保障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儲備,構建專利組合和戰略布局,加強知識產權建設和保護,鼓勵企業利用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
專欄8 關鍵技術培育重點
(一)水泥。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專用水泥制備成套技術與裝備,水泥基復合材料設計及智能制造成套技術與裝備。
(二)玻璃。顯示器件用基板玻璃、薄膜電池用基板玻璃、中鋁玻璃等成套技術及裝備,在線和離線透明導電氧化物鍍膜玻璃、電/熱致變色玻璃制備技術,光伏光熱結構功能一體化玻璃制品制備技術。高均勻硫系玻璃穩定制備技術。
(三)建筑衛生陶瓷。功能化釉料、噴墨打印技術。
(四)墻體材料。本質安全、耐久性好、輕質高強、儲能保溫的墻體屋面材料制造和應用技術,結構與保溫裝飾一體化外墻板制造和應用技術。高性能、低成本的氣凝膠、無機真空絕熱板等制備和應用技術。
(五)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大尺寸異形截面復合材料的設計、驗證與制造技術與裝備,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拉擠、纏繞及壓制技術與裝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結構件模擬工況疲勞試驗系統。復合材料快速修復技術,廢棄復合材料回收再利用技術,智能仿生復合材料、系列化高性能玻璃纖維浸潤劑技術,碳纖維、玄武巖纖維低成本化關鍵工藝技術與裝備等,復合材料快速制備技術與裝備,高性能纖維增強節材技術與裝備。
(六)非金屬礦采選及深加工。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專用化開采、加工成套技術與裝備,選擇性破碎及分級干法提純技術,非金屬礦“近零尾礦”加工利用技術,大宗尾礦規模化高端化利用技術,低品位和伴生礦物的選礦提純及產品應用技術,礦物均化、礦物材料結構與晶型設計技術,礦物提純、改性、多礦種功能復合等技術,氣氛可控煅燒工藝與裝備,超導磁、微波活化、光電選應用技術,基于礦物結構的超細粉碎、分級技術。
(七)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超細陶瓷粉體、納米陶瓷及前驅體制備、陶瓷制品近凈成型和精密加工技術,可靠性評價及壽命預測技術,增材制造(3D打印)及適用于增材制造(3D打印)的陶瓷原料制備技術,高性能陶瓷纖維及其增強陶瓷基復合材料制備技術。大尺寸超低膨脹微晶玻璃制備技術。激光晶體、光學晶體、閃爍晶體等晶體材料及器件規模化制造技術。碳化硅(SiC)、氮化鎵(GaN)、氮化鋁(AlN)等晶體生產及器件制造等技術。
2.完善標準規范
構建新型標準體系,強化產品標準和應用規范聯動銜接。推進修訂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等傳統建材行業能源消耗定額、污染物排放、產品質量等強制性標準,引導傳統產業加快轉型發展。加快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的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積極研究和推進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等產品質量標準、測試方法標準、應用規范等建設,加快技術成果向技術標準轉化,促進新材料產業化。制定完善綠色建材產品評價技術要求。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建材產品標準對比研究,支持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鼓勵制修訂新產品團體標準。
專欄9 標準規范推進行動
(一)水泥。制修訂道路等專用水泥標準,制修訂混凝土、砂漿、摻合料等產品標準。
(二)玻璃。制修訂建筑業用產品標準和應用規范;制訂工業用玻璃新產品標準;制定高速動車組車輛玻璃性能試驗方法等標準。
(三)建筑衛生陶瓷。制修訂多功能、智能化新產品標準。
(四)裝飾裝修材料。制修訂建筑用涂料、膠黏劑、防水密封、阻尼降噪等材料揮發性有機物(VOCs)限額標準。
(五)無機非金屬材料。制修訂新材料產品、測試方法標準,優先制訂復合材料產品及性能測試方法標準,加快制定人工晶體材料、石墨烯材料的術語、測試方法、生產安全技術規范等基礎標準。
3.創新業態和模式
構建產業創新鏈,引導和支持建筑衛生陶瓷、防水材料、玻璃幕墻、部品化墻體材料和屋面材料等領域建材企業,針對個性化需求,開展服務型制造,由提供單一產品向提供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轉變。引導水泥、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等行業骨干企業,從單純提供材料,向提供研發設計、采購物流、營銷融資、建設維護和技術支持等一體化服務、系統方案業務轉變。引導大型建材制造企業采購銷售平臺向行業電子商務平臺轉型,提高企業供應鏈協同水平,推動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向網上交易、加工配送、技術服務、支付結算、供應鏈金融、大數據分析等綜合服務延伸。發展網絡制造新型生產方式,實現產品研發、設計、制造、銷售、采購、管理、維修等生產經營環節的企業間協同,形成網絡化企業集群。
(三)推進綠色發展
1.推廣綠色建材
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構建貫通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的全產業鏈,搭建產業融合協同創新平臺,組織綠色建材新產品、新設計的首批次應用試點示范,宣傳推介綠色建材生產應用成功范例。支持建設以綠色建材為特色的產業園區。推進構建全國統一的綠色建材市場,方便消費者選用綠色建材,提高綠色建材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比例。
2.加強清潔生產
支持企業提升清潔生產水平,開發并利用適用技術實施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推廣適用于建材的能源梯次利用技術裝備,推進能源、環境、節水合同管理,研究完善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標準,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推廣適用于建材窯爐煙氣脫硫脫硝除塵綜合治理、煤潔凈氣化等成套技術裝備,推廣節水工藝和技術,開展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開發推廣陶瓷原料干法制粉新工藝,耐火材料原料均化、級配和用后產品回收利用技術。提高低品位非金屬礦采選及既有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提升共伴生礦物回收利用能力。鼓勵合理利用劣質原料和工業固廢,推進生產環節固廢“近零排放”。推廣無鉻耐火材料,開發低毒、無毒木材防腐劑,逐步替代并減少使用銅鉻砷(CCA)類高毒木材防腐劑,開發、推廣和使用無毒高效脫硝催化材料,防治重金屬污染。
3.發展循環經濟
支持利用現有新型干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污染土壤和危險廢物等。研究利用新型墻材隧道窯協同處置建筑廢棄物、淤泥和污泥等。開展赤泥、鉻渣等大宗工業有害固廢的無害化處置和綜合利用,開展尾礦、粉煤灰、煤矸石、副產石膏、礦渣、電石渣等大宗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發展基于生活垃圾等固廢的綠色生態和低碳水泥。在保證產品質量和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在水泥、混凝土、墻體材料和機制砂石等產品中提高消納產業廢棄物能力,逐步增加可消納固廢的品種。基于建筑廢棄物生產綠色建材,農作物秸稈等農林剩余物以及廢舊木制品發展生物質建材。
4.強化低碳發展
開發含能可燃廢棄物高效利用技術和成套裝備,鼓勵基于含能可燃廢棄物生產適合建材窯爐使用的化石能源替代產品,降低建材工業化石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實施建材工業窯爐熱工效率提升行動,降低單位產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強度。加快發展低鈣硅酸鹽水泥,推進鎂質膠凝材料無氯化應用,研究新型低碳膠凝材料。開發建材窯爐煙氣中二氧化碳分離、回收和利用技術。加快碳資產管理系統建設,穩步推進合乎行業特點的碳排放權交易。
專欄10 綠色制造推進行動
(一)水泥。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資源化利用城市和產業廢棄物。實施水泥窯爐能量梯級利用、能效提升改造,高效節能粉磨粉塵低成本、高效減排改造,高硫石灰石地區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綜合減排改造。水泥窯煙氣二氧化碳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二)玻璃。實施原料均化和級配利用、節能型熔窯及除塵脫硫脫硝綜合治理等技術改造,推廣使用集中清潔煤氣化燃料和天然氣,實現脫硝催化劑回收與再生,限制高硫石油焦粉等劣質燃料。
(三)建筑衛生陶瓷。實施節能窯爐、窯爐余熱利用、低溫燒成、釉面磚一次燒成、干法制粉、連續球磨、高效潔凈煤制氣、窯爐除塵脫硫脫硝綜合治理等技術改造。
(四)墻體材料。實施窯爐余熱余壓綜合利用和煙氣脫硫脫硝綜合治理等技術改造,開發推廣大斷面隧道窯和自動焙燒等技術,利用可再生資源制備新型墻體材料。
(五)耐火材料。實施窯爐輕型化、節能高效化等技術改造,推廣可生物降解不定形耐火材料產品。開發煙氣除塵脫硫脫硝綜合治理技術。
(六)復合材料。開發廢棄復合材料產品回收和利用技術,降低成型過程中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無組織排放。
(四)促進融合發展
1.深化兩化融合
深化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在建材工業應用,加快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普及推廣。重點推進建材企業信息技術的綜合集成應用,實現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過程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促進信息技術在節能降耗減排和循環經濟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加快推廣企業能源管控中心項目建設。支持建材企業開展信息物理系統應用,推廣應用大數據、數據倉庫、決策支持系統(DSS)和商務智能(BI)等信息技術,加強企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市場動態監控預警。鼓勵建設并使用公共云服務平臺。
專欄11 “互聯網+”推進行動
在水泥、玻璃、陶瓷、玻纖等行業,研發、推廣和應用適合產業特點、基于互聯網的企業資源計劃(ERP)、生產制造執行系統(MES)系統,深化綜合集成,實現管理與生產控制集成、產供銷集成、財務與業務集成等創新應用。
在玻璃深加工、建筑衛生陶瓷、石材、新型房屋等領域,推廣計算機輔助設計(CAPP)、產品數據管理(PDM)等應用系統,開展基于互聯網的創意設計和產品定制生產。
在水泥制品、墻體材料、石材等行業,推廣基于互聯網的財務、采購、銷售、庫存、生產等單項業務環節應用。
在非金屬礦行業,研發、推廣基于互聯網的三維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數字化礦山和采選系統,實現礦山采礦生產調度、礦區建設等管理數字化。
深化智能感知、工藝分析、在線仿真等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集成應用。推進數字化車間、工業機器人、智能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在線檢測設備、固體廢棄物智能化分選裝備、智能化除塵裝備等應用,推進建材工業生產過程數字化、智能化、柔性化。重點支持開發適合建材工業高溫窯爐和大流量傳輸實時監測的溫度、壓力、質量、流量、物料成分等傳感器,實現建材生產過程數字化、可視化。開展“機器代人”等專項試點,應用智能制造關鍵技術開展智能工廠、數字礦山、工業機器人試點示范研究,推廣智能傳感器等,力爭到2020年規上建材企業中達到智能制造水平的不少于2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