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灘清潔日始于1986年,為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在這一天,全球都會舉行大規模的海岸清潔活動(ICC活動)。今年,我國有99家機構和團體聯合參與此次活動,5541名志愿者在18個城市進行了海岸垃圾清潔,清理海岸線長達37460米,各種各樣想象不到的海洋垃圾讓人震驚。對此,《生命時報》進行了獨家報道。
超半數垃圾為泡沫塑料
據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提供的資料,本次活動清理垃圾總重約40噸,數量排名前十的垃圾分別是泡沫塑料、煙蒂、飲料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氣球、食品包裝(糖紙、薯片的包裝)、其他塑料袋、瓶蓋、其他塑料包裝、購物袋等。其中,泡沫塑料的數量遙遙領先,共有1.1萬件左右,占62.26%;煙蒂以 2000余件位居第二,占14.51%。按照大類占比分,小于2.5厘米的垃圾占了半壁江山;煙蒂、食品包裝、快餐包裝、瓶蓋、吸管、飲料瓶、購物袋等 “常見垃圾”占34.54%。
此外,每年的國際海灘清潔日,志愿者都會用數據卡記錄下每一件拾起的垃圾類別。本次我國活動還使用了“品牌卡”,可以快速追溯到該垃圾的銷售者。本次活動收集的覆蓋垃圾量排名前十的品牌中,康師傅、娃哈哈、農夫山泉位居前三。
有趣的是,今年國際海灘清潔日活動中還發現了一些奇特的垃圾,比如在廣州發現的巨大的泡沫球、頭盔,在福建石獅發現的塑料馬桶蓋,天津發現的涼鞋,廣西北海發現了巨大的水管,海南發現的燃氣管、燈管,上海發現的冰箱門等。這些垃圾進入海洋的渠道千奇百怪,很多垃圾是由于人們的粗心和環保意識薄弱造成的。總而言之,海灘應該只屬于貝殼、泥沙、海鳥和浪花,我們應該通過凈灘和養成妥善處置垃圾的習慣,使這些垃圾到它們該去的地方。
陸地是最大來源
據資料,每年有8百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每平方千米海面上漂浮著1.3萬片塑料垃圾。
海洋垃圾有80%來自失控的陸地垃圾,另外20%來自海上活動,如游船上丟棄的垃圾、漁船的廢棄漁網等。從全球層面看,在陸地垃圾中,占比最大的是食品包裝(31.7%);海洋垃圾中占比最大的同樣是食品包裝以及塑料袋。一次性包裝不僅在陸地和海洋的垃圾中隨處可見,也極大地消耗了石油、樹木、水等能源。
有研究認為,全球的海洋塑料垃圾主要來自5個國家——中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其中中國的塑料垃圾泄露量占全球的28%,被認為是最大的“貢獻國”。這些國家都在經歷高速的經濟增長,人民的消費水平爆炸式地增高,但垃圾處理設施卻沒有跟上。在中國的城鎮地區,垃圾的收集率為65%,而農村地區僅為5%。農村地區通常采用一些非正規的垃圾處理方式,例如焚燒和傾倒入河道。
海洋垃圾危害267個物種
海洋垃圾危害巨大,首當其沖的便是海洋生物。海洋垃圾污染至少影響了全球267個物種。海洋動物經常錯把塑料垃圾當成食物吞食,大塊的塑料垃圾會永久性地卡在動物的食道、胃部,或劃破器官造成感染、死亡,或使動物無法進食直至餓死。塑料微粒則會通過動物吞食進入食物鏈。
其次,海洋垃圾也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海水中疏水性的污染物質會在塑料垃圾表面大量聚集,使這些塑料垃圾在水中比在陸地上危害更大。塑料微粒進入食物鏈后,污染物質通過富集作用濃度提高,從而威脅到人類的健康。研究顯示,食用這些污染物質會損害人類的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以及生殖系統。
最后,對經濟造成損失。海洋垃圾破壞海灘環境,會對旅游業造成影響;漁網等垃圾容易纏繞船只的螺旋槳,對船只造成損害;海洋垃圾使漁業減產,造成漁民的損失;清理港口、海灘的垃圾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與資金。
解決海洋垃圾從你我做起
去年的國際海灘清潔日報告顯示,中國大陸的參與人數是7411人,世界排名第17位。而排名第1的菲律賓有25萬人之多,排名第3的香港地區有7.5 萬人。可見,這個排名對于擁有廣闊海岸線和眾多人口的中國大陸來說,并不算理想。在志愿活動中,大家對撿垃圾的熱情比較高,而對于稍顯繁瑣、趣味性較低的數據記錄就不那么感興趣了。其實數據的意義也是不容忽視的,凈灘的效果是單次的、短期的,而數據能幫助我們分析規律、了解垃圾的來源,才是長期對抗海洋垃圾的方式。這些都說明了我國公眾的海洋環保意識和科研意識還有待提高,志愿者的積極性也有待進一步發掘。
海洋垃圾的治理關鍵在于從源頭減少海洋增量垃圾。減量的前提是全社會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從產品設計開始就考慮減少垃圾生產量,因而公眾倡導是根本性的策略。但公眾觀念和行為的改變,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政策倡導可能是最有效率的工作策略。綜合這些思考,我們可以從源頭到海洋建立四道防線——采取預防性措施以避免失控發生、完善城鄉垃圾清運系統在失控點恢復控制、在各級河流上建立攔截設施打撈垃圾以避免進入海洋、在海岸海面清理海洋垃圾。為建立這四道防線,必須要有科學的數據監測、廣泛的海洋垃圾環保教育、持續的技術改進、必要的硬件建設、源源不斷的志愿者行動及配套的公共政策和法律。
早在1990年,美國就有通過收集品牌數據,促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成功案例。1990年在墨西哥灣的凈灘活動中,很多志愿者都在海灘上發現莫頓公司的藍色塑料鹽袋。這些鹽是捕蝦的漁民用來為蝦保鮮的。雖然莫頓公司不是隨意丟棄塑料袋的責任人,但在看到數據后,他們開始鼓勵人們購買紙袋包裝的鹽,并在鹽袋包裝上印上了“不要做一艘垃圾船”、“保存它,不要丟棄它”等標語,以此來提醒漁民不要亂扔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