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一方面想要擺脫用工期對于廉價流水工人的依賴,另一方面隨著蘋果更強的決策議價權,更多樣的供應鏈選擇,為了在這兩者之中斡旋,也為了加速智能制造,富士康開始發力機器換人。
但是仔細分析此舉真的是值得的嗎?
我們知道與傳統的人力作業相比,機器做工有著良好的穩定性,高效的出產率,以及廉價的成本,這也是企業最看重的。但是機器遠沒有人靈活精準。現階段的機器只能適用于簡單的流水重復性組裝工作,有著明顯的局限性,技術成本也難有突破,而且富士康的核心---后期組裝,機器代人應用率不足50%。
管理和維護成本也是不能忽略的一環。另外機器人很容易被新的生產線所淘汰,現在的消費電子品更新周期大大縮減,一個作業完成之后原有的機械臂和機器人需要重新調試,新的產品生產工序與原有的作業方式又有沖突。
蘋果目前正在擴大銷售渠道和供應商,這對于富士康是很不利的。蘋果未來會對配件廠商規格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競爭對手的增多,產品質量的提高,讓富士康不得已在工業機器人的道路上邁出一大步。但是這很可能是一大伏筆,工業機器人應對機械化流水式操作非常優秀,但是隨著蘋果手機越來越精密,單一化的機械臂擺動組裝將跟不上新的標準與工序被遺棄。與之相比智能化不高人工更適應當下的工廠,零部件的變動作業方式的調整改進,銷售配送的處理,人工都比機器有著更大優勢。如果因為機器不夠靈活精準而導致的產品殘次,則又是更大損失。其實蘋果需要的的是高素質專業涵養的高級技工,只有他們才能應對不斷提高的產品標準和創新要求。
智能制造不是大規模的使用機器人完成單一重復機械的流水式作業,這種只適用于低價值小面積的作業上。很多工藝都是需要人來優化升級生產流程,這也是制造業的核心,也推動企業高速發展的關鍵。對于任何企業來說,核心是人。
企業之間各部門的協調合作,共同測試開發新的產品,提升品質,這些都是機器人不可代替的。因為機器人不會創新創造。
另外大批的失業人員也是一大問題。富士康在中國建廠生產大范圍的使用機器代人,勢必與當地政府的就業政策產生沖突。企業辦廠帶動當地就業和發展是其責任,但是不放長遠眼光不關注企業形象,將不利于扎根本土需要的穩定政企關系。而且也讓內部員工陷入恐慌,降低職員忠誠度,未來投入使用的機器人越多造成的損失可能越大。
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優秀技工,加快轉型提升品質,力爭進入議價上游。才是富士康的應該做的。這樣寄希望于工業機器人來解決短缺的勞動力和增長的成本實非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