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不過在核心技術上,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仍舊落后于人。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壯大,需要效仿芯片產業發展路徑,對內整合,對外并購,以迅速擴大規模,提高技術。在此背景下,業內預計,如美的庫卡一般的收購案將在未來變得頻繁起來。
本土企業頻繁上演“蛇吞象”
近年來,中資企業在歐洲和美國頻頻出手,將一些知名制造業公司收入囊中。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海外兼并收購不僅是吸收國外成熟技術的現實有效途徑,還能同時降低進入他國市場的難度。自動化領域最近的典型案例是,美的集團以約40億歐元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生產設備制造商庫卡集團。
繼美的庫卡收購案后,中國本土企業吞并歐系機器人品牌的戲碼或將再度上演。據外媒近日報道,包括上海電氣在內的中資企業已與意大利著名汽車制造商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接洽,有意收購該集團旗下柯馬機器人業務。報道援引知情人士說法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隸屬于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就柯馬的潛在收購交易與FCA進行了接觸,希望說服FCA首席執行官馬爾基翁內出售這家機器人焊接專業公司。除上述企業外,一些私募基金也對柯馬表露出濃厚的收購興趣。
不過,在業界看來,本土機器人企業海外并購也存在風險。本土機器人企業收購海外大公司,無異于一場“蛇吞象”的較量,這個環節中,資金將發揮重要作用,缺乏資金實力的企業難以出征海外。另外并購完成之后,如何整合高端機器人市場,管理經營好并購企業,都是本土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機器人市場“錢”景日漸明朗
中國本土企業再吞并歐系機器人品牌,起因很可能是看中機器人“錢”景。在中國機器人產業五年發展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要達到10萬臺。而去年,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產量為22257臺,增長空間還很大。廣闊的前景,令本土企業爭相搶奪優質機器人企業。
機器人能夠得到迅猛發展,一方面是由于勞動力成本在不斷上升,另一方面則是機器人自身的優勢,如能夠提高制造裝配精準度、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等。多方考慮下,制造企業對機器人的態度已發生重大改觀。在使用工業機器人后,產品成本能有大幅下降,使得產品價格更具競爭優勢,幫助企業打開更廣闊的盈利空間。
與此同時,政府對發展機器人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先后出臺了重要政策刺激機器人產業。在政府和市場的共同作用下,我國機器人產業將延續中高速增長趨勢。綜上,中國機器人市場“錢”景日漸明朗,中資企業預計仍將在全球并購更多優質的機器人公司,國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也將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