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機器人、智能化生產線對傳統產業降低成本有重要意義。以陶瓷行業為例,經核算,蒙娜麗莎目前的人工綜合成本已高達6000元/月·人。而在泛佛山陶瓷產區,按當下機械裝備配置水平較高的陶瓷企業生產車間(采購、銷售、財務、行政后勤除外)為例,平均每條生產線約需100名工人,而相同產量的意大利陶瓷企業一條生產線只需20名左右的工人,差距巨大。
然而,國外智能設備尤其自動化整線設備引進的價格極其高昂,售后服務也不夠完善;而佛山乃至國內的機器人生產企業,大部分僅針對生產工序的某個環節來實現“機器換人”,不能提供一整套智能化解決方案。此外,其運行質量和效率也達不到國外整線制造的水平。
此時,南海能高瞻遠矚地提出打造“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充分體現了一個體系化、集成化的思維,也將進一步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現在大家都在說“工業自動化”,也有很多傳統制造業企業在不斷引入機器人,但目前還停留在“哪道工序缺人,哪道工序就用機器人”的階段,整條生產線無法實現“機器化思維”,不能自動發出“指令”。
什么叫“機器化思維”?比方說,搬運機器人會根據系統指令自動走到指定已自動打好托的瓷磚面前,然后將這些瓷磚搬運到指定的倉庫堆放點。之后,搬運機器人還能自動回到指定休息處,等待下一個系統指令。這種集成解決方案,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
去年,經由佛山市經信局推薦,一家德國工業4.0研究機構的代表曾到蒙娜麗莎集團進行調研。經他初步判斷,蒙娜麗莎已經具備了引進德國工業4.0試點的基礎。
然而核算后卻發現,引用一整套德國工業4.0系統的成本實在是太高,難以承受。前期的項目可行性研究費用除外,光是購買一顆用來儲存數據并進行“云計算”的“玉米粒”,價格約為30萬美元。經初步估算,改造一條生產線達到工業4.0基礎要求的成本需要2000萬—3000萬元,而蒙娜麗莎集團總部所在地有16條生產線,改造成本之大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光是生產企業完成改造還不夠,上下游企業都需要進行同步系統考慮,最終才能實現智能化、柔性化生產和訂制。這些投資成本,遠非一家普通的傳統陶瓷企業可以承擔。
在《佛山市南海區建設“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工作方案》初稿中寫道:對購買單體機器人、自動化控制設備進行智能技術改造的,區財政按設備購置費給予不超過15%的補貼,單個企業補貼額最高為60萬元。
對此,筆者建議,政府對機器人應用方面要加大支持力度,進行有針對性的支持,不要“撒胡椒面”。如果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蒙娜麗莎愿意帶頭試點機器人集成創新技術與系統升級改造。
現在,南海缺乏的是能從整套生產體系出發,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的本土機器人企業。既然是打造“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就應該把“自主創新”“產業集聚”“應用示范”這三個中心擺在同一水平線上考慮,既重視研發、制造,也重視應用。
因此,政府對機器人應用領域的補貼,應與機器人研發和制造領域相當。如果南海的應用市場達不到世界先進水平,又如何激發其機器人研發和制造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呢?
如果當初沒有引進一汽大眾、豐田、本田,南海的汽配制造廠商怎能獲得快速提升?此外,科達潔能為什么會做到全球領先水平,規模達到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就是因為佛山有大量陶瓷企業使用其裝備,并吸引了全國乃至世界陶瓷產區的企業前來考察、訂購。
因此筆者認為,南海應有針性對地對率先應用機器人集成創新技術與裝備升級改造的企業進行重點補貼,打造幾條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生產示范線。
而且,政府給予企業應用補貼后,就應完全采用市場化運作,不限制機器人應用企業采購本土制造的機器人,允許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采購。這樣就會促使本土機器人研發機構、生產商反思,為什么應用企業會舍近求遠?是不是機器人材質、功能、應用、工業設計、集成技術、智能化等與進口廠家存在較大差距?
未來的競爭是全球的競爭,只有應用企業將全球先進水平的機器人集成技術以及裝備引進南海,才能促進本地機器人生產企業加快自主研發步伐,提升集成創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