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正投資1000萬美元建設一家醫用聚合物研發實驗室,以推動高端塑料產業的發展。
該中心副總經理邱政文說:"我們將專注于高附加值的產品,而不是低附加值的日用產品。"實驗室計劃在2018年開業,距離該中心在臺中的主樓僅隔半個街區,主要工作將是醫療器械設計。
邱政文說:"在臺灣,我們還不具備設計或開發醫用高分子材料的能力,這些材料必須通過檢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該中心的目標是結合傳統高分子工程師與臺中地區的醫學醫療業人才,為塑料企業提供高端設備,"我們的實驗室將是開放的,產業研究人員也可以來使用。"
該中心沒有使用德國著名的RWTH Aachen大學下屬塑料加工研究院的理論方法,而是采用更實用的方法,希望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將產品投放市場。
目前,汽車和航天應用熱塑產品是重要的研究領域,尤其是航天。邱政文說:"塑料應用領域有許多新機遇,特別是光纖增強混合物和先進材料。"
該中心正與臺中精機有限公司合作,生產用于長光纖(12毫米以上)混合物的螺桿。同時還在研發先進薄膜,可延長釋放乙稀氣體的水果(如香蕉)的保鮮時間。
邱政文說:"我們在農業應用領域也取得了不少成功。"該中心自1992年成立以來,致力于服務臺灣數量眾多的中小型塑料企業。臺灣有2300多萬人口,共有小型企業100多萬。臺灣人有強烈的創業精神,新技術研發是個挑戰。
他繼續說:"小企業無法開展研究工作,規模太小。我們的使命是幫助中小規模的公司。小公司也可以是偉大的公司,但這意味著整個行業必須努力推進工業4.0。如果我們貼近觀察臺灣的機械行業,整體工廠和制造可能還只能屬于工業2.5階段,也就是說我們連3.0階段還沒有達到。"
邱政文將該中心定義為"半非政府組織",其1300萬美元的年度預算一半來自公共撥款,一半來自私有資源。除了研究,中心還為小企業提供服務,包括安全和健康測試等。中心定期開展研討會和輔導課程,包括基礎和中級注塑工程和材料加工證書培訓。中心甚至還提供廣告和品牌許可協助。
目前臺灣還有兩家醫療設備研究中心,一家重點放在醫用設備上,如CT掃描儀和激光全息圖;另一家則開發金屬外科手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