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土壤夠肥沃,雜草都能長成參天大樹!而在互聯網的這片大土地上,企業、個人都能嘗到其所帶來的紅利。
從1994年中國接入互聯網,到現在20年間,中國互聯網就經歷了早起的門戶網站、BAT崛起、電商時代、百團大戰、O2O浪潮、到如今的全民直播時代,可以說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速度讓世界驚奇。而近幾年的百團大戰、O2O浪潮、今年的直播大戰更是讓國人獲利讓世界驚嘆中國的互聯網發展速度。而這背后都離不開一個寬松的政策支持、經濟的快速發展、百家爭鳴的文化政策的影響,以及移動互聯網下特有的其他的因素影響。
一、從2010年的百團大戰說起!
2010年是團購起步的一年,也是中國互聯網時代轉向中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年,在這時代更替,變化莫測的互聯網,團購起來了!
2011年是團購大躍進的一年,2012年是團購大洗牌的一年,而2013年團購行業的決勝之年。直到2014年團購市場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四年來,以千團亂戰為特征的團購市場的首輪競賽宣告結束,從2011年的“5000團購大亂斗”,到不足500家,大批團購網站倒下,又大批“重生”。
在經歷過燒錢游戲、資本高估值帶來的泡沫期后,面對BAT巨頭入局所帶來的沖擊,獨立、上市抑或被收購成為當年獨立團購網站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評價當年國內亂起的團購網站們,不外乎是以下“兩宗罪”:第一,團購網站門檻低,基本全是“克隆”美國的Groupon,因此當年國內一下有了幾百家團購網站,而且同質化現象異常嚴重。后來就有了著名的互聯網下的“百團大戰”;第二,團購網站良莠不齊,有的玩噱頭,有的搞欺詐,騙術多多,消費者還沒形成團購時代背景下的自我保護意識,屢屢上當,催生了一大批看見有利可圖的商家。
同志們,如果我們現在能冷靜一下,有意識地圍觀這場“百團大戰”,將會發現別有一番樂趣。
首先,看看團購網站們所開拓的市場。某種程度上在當時講那是一塊“荒地”。在創辦美團網的王興看來,寥寥數家門戶網站能給商家提供推廣的位置極少,從媒體資源分布看,幾乎處于金字塔的頂端。搜索類網站出現后,許多制造型企業找到了推廣渠道。然而,滿足本地消費者需求的大量中小型企業,長期排位在金字塔底部,沒有找到合適的媒體推廣方式——團購網站應運而生。
其次,這么多團購網站,如果按“家底”稍作劃分,陣營很明顯:
“第一集團”,是以美團網為代表的新興創業型公司,這類公司一心一意以團購為支點,企圖發展壯大。不過,自“美團”2010年3月上線以來,短時間內這類型網站涌現數百家。其中想做長線的,自然重視線下服務,想做短線的,欺詐在所難免。
第二種,是指一些中型的互聯網公司發展團購業務,這些公司有5~8年的積累,主要依托現存網站資源組織團購。
第三種則可謂“巨頭”,比如國內的淘寶、百度、騰訊等企業,一旦利用現有資源,全力發展團購,其影響力不容小覷。
第四種,則是一些區域性門戶網站,立足當地,圖謀發展空間。
這就是當年團購網站的舞臺:在一塊不知有多少潛力的土地上,家底各不相同的拓荒者,從2010年4月起一一登場。
有人說,家底厚者占有優勢。你想,強大的資金支持,足可推廣需要,如果能利用現有資源,更將占優。但也有人說,越是居高位的網站,越是對簡單的“團購”不甚重視,充其量,只將其作為現有網站的“新設功能”來推廣。
有人說,專精一點有優勢,因為團購網站說到底是吸引同一群消費者,如果能把握這群人的“消費密碼”,說不定能接手“Groupon奇跡”,“上線半年后開始盈利,一年后擁有120多名員工,預計上線第二年銷售額達到一億美元”。但也有人說,國內類似團購網站互動性不足,加上商業誠信稍欠,團購網站的線下服務必將牽扯大量人力物力,有實際困難。
不管怎么樣,百團大戰從2010年開戰,到2015年幾近結束(實際已經進入o2o大戰),歷時5年,在這5年當中,雖然生存下來的不足總數4%,但是在一開始,借助政策、互聯網發展的東風以及市場空白大舉殺入團購市場的商家都享受到了甜頭。
二、O2O浪潮實際是百團大戰的延續,也是BAT之間的戰爭
O2O大戰實際上也是燒錢大戰,哪家平臺背后資本力量雄厚哪家就能“贏得”用戶的青睞,而這燒錢模式的背后實際就是以巨頭BAT為代表的資本力量。
滴滴與Uber在8月1日的牽手,也預示著出行市場的燒錢大戰也暫時再告一段落。而此前的出行市場那可以用很慘烈來形容,從滴滴與快的的燒錢,紅包漫天飛,用戶打車不用錢有時還有得賺,這等好事也只有O2O背景下才會出現,到2015年2月雙方牽手,本以為這個都不利于雙方發展的燒錢模式可以結束,但是老大老二合并,老二的位置就空缺了,這時Uber出現了,新一輪的燒錢模式又開啟了。直到今年8月,雙方都感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的時候牽手了,這是滴滴與Uber時代的結束,也是另外一個時代的開始。
是的,O2O大戰從不會結束,只不過燒錢模式變得更加理性。除競爭激烈的日常出行市場之外,旅游、酒店和飛機票等O2O市場也激烈非凡。在2014年是休閑度假游市場競爭最激烈的一年,途牛和同程等玩家打得不可開交,之后途牛加入京東,同程于2015年被萬達拿下,這才硝煙落定。但2015年各大OTA的爭奪很快就到達了白熱化,這里面的主要爭奪者是攜程、去哪兒,外加美團。
攜程的傳統優勢在酒店住宿方面,而去哪兒則是靠機票起家的,雙方都想向對方的領域滲透,但除了激烈的價格戰之外別無他法,結果就是攜程出現虧損,去哪兒則出現更大的虧損。攜程在拿下藝龍之后消滅了一個對手,加強了在酒店方面的實力,去哪兒想要在酒店方面趕超攜程的希望越來越渺茫,這中間還插了個地面能力較強的美團,再拼下去實在不是辦法,于是攜程與去哪兒最終合并,攜程投入百度懷抱。
可以看得出來,在2014年-2016年BAT在衣食住行方面可謂是都部下了自己的棋子。在這移動互聯網大背景下,以BAT為代表的資本力量正在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全民直播是風口的豬,誰都不愿錯過!
在O2O浪潮還沒完全退去之時,又一個時代已經來臨——全民直播時代
如果說2015年是O2O的一年,那2016年毋庸置疑是屬于直播的一年,短時間內誕生了數百家直播平臺,其中斗魚、虎牙、映客等都融資數億,每天的活躍用戶過億,挖角、燒錢、刷量等新聞讓人應接不暇。
移動直播的興起,這一切得從移動直播說起。
直播秀場在中國的互聯網已不是新奇概念,YY作為PC端直播的老大去年營收已過60億,六間房、9158年收入也在10億以上,在直播房間里土豪一擲千金的故事也時有發生。然而隨著BAT、游戲、電商、O2O等行業完成了PC到移動的轉型,移動直播的市場直到2015年底才真正開始火。
不同于PC端直播場景的局限性——無非是一個女孩在家里的攝像頭前唱歌跳舞——移動端的場景卻無窮無盡。現在我們再打開映客、熊貓、斗魚,已不再是YY上的那種千篇一律的女主播,隨之而來則是直播自己逛街、野外求生,甚至連直播教課、直播打官司的都有。內容和場景的多樣化,讓移動直播真正的做到了UGC百花齊放,而不是以前純粹的“秀場”。
因為移動端流量早已超過PC,觀眾在地鐵上、吃飯時、睡覺前也都能觀看直播,碎片化時間被利用起來,用戶不再是當年四五線城市對著電腦的摳腳大漢,而是北上廣深的白領和學生。移動直播在內容場景和門檻頻次上都甩開了原來的PC直播,雖然現在看起來YY在PC端上的收入還很高,但未來移動端的收入超過PC端只是時間問題。
直播時代的到來理由有這幾個:
1.PC互聯網時代的直播,是屬于少數人的舞臺。你首先得長得好看或唱歌好聽,然后又要搭一套專業設備,完成一些簡單的培訓,平時沒別的工作,這樣才能做一個“全職主播”。而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技術進步,大大降低了直播的成本,只要有一臺電腦一個麥克風,人人都可以直播。許多直播是表演類的,一些人沒有上大舞臺的機會,在直播平臺上唱歌、跳舞、彈琴、講故事,直播平臺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屏幕外圍觀的觀眾讓這些主播可以滿足一下自己的明星夢。當然,也不排除有人因此而被星探看中,有了繼續發展特長的機會。
2.其次,直播可不僅僅是主播們的興趣愛好,許多直播是可以換成錢的。直播平臺通常都有互動功能,粉絲的打賞和禮物,都是主播的收入。而且,互聯網是一個極其多元的平臺,也不一定是要有才有貌才會有人關注,許多你看似極其無聊的直播內容,也不乏叫好之聲。比如,一個妹子只是直播自己睡了三天覺,卻引起了無數人的圍觀,國民老公王思聰甚至打賞了70個1000元的紅包給她。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都有,難怪會讓不少人趨之若鶩。說不定,下一個被砸中的就是自己呢?因為網絡直播,還滋生出無聊經濟學一詞。為什么圍觀直播,不少人只是因為無聊孤單。所謂“孤單是一群人的狂歡”,大抵就是這個意思吧。
3,名人不缺乏舞臺,也不缺錢,為什么還來直播?因為網絡直播的影響力實在不容小覷,而粉絲經濟帶來的效益實在可觀。明星們雖然不差錢,但是卻可以拉近與粉絲的距離,鞏固粉絲數量。以前要知道點兒明星的私生活只能靠狗仔隊,現在,連范冰冰都直播敷面膜了,怎能不讓人路轉粉?據調查,幾乎每一位參加直播的明星,之后微博粉絲數量都有提升,也會帶來商業價值,比如,Angelababy參加某化妝品牌代言活動,在現場直播涂唇蜜,沒想到短短兩個小時,該款唇蜜就賣出去一萬多支。現在,網絡直播平臺已經成為不少明星做宣傳的新選擇。王寶強帶著正在拍攝的電影《大鬧天竺》在斗魚做直播,同時在線人數一度突破500萬大關。綜藝節目《我的歌手4》甚至在決賽期間由直播間粉絲的人數來決定選手的出場順序。
四、下一個風口在哪里?
馬化騰說過:“我們現在覺得拿著這張站票還沒有坐下的時候,船就已經到岸了。已經要上新的大陸了。所以沒搭上這個船的基本上也不會過來了。”
風吹過了就過了,就不能再回來了。當風口來的時候,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如果不能迅速把握機會,如果還是想等著“坐票”或者“臥鋪”的話,那就真錯過了。
從百團大戰、O2O浪潮、再到今年的直播大戰,深究其背后可以看到,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建立平臺連接,以人為根本,再加以資本運作將是未來風口不變的旋律。
當年的百團大戰,商機在于團購市場空白狀態下,建立平臺連接,講商家與用戶簡歷橋梁,既方便用戶、商家也能賺到錢,這是個簡單而粗暴的方式。
而O2O在模式團購模式下,以人為中心,在雄厚資本運作下,不斷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形成自己的商業帝國。而直播平臺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發展,消費主力軍的轉移(新生代90后),全民直播時代一觸即發。
把移動互聯網當工具,人是根本,資本是基礎,猜想下一個時代首先必須是個割據時代(群雄并起),而這個割據時代就是內容分發平臺(自媒體平臺)的競爭。內容創業已經是風口上的豬,現在不僅僅是自媒體人競爭的時代,也是自媒體平臺爭流量、爭優質內容創作者的時代。
在流量紅利期已過,流量變得越來越分散越來越貴,想要得到用戶的關注可不是個易事;加之優質的作者數量少,而像今日頭條、天天快報、一點號、網易號、搜狐等自媒體平臺的涌現,未來這樣的平臺還會更多,搶占流量和作者的戰爭會一觸即發!自媒體平臺用盡各種辦法留住優質用戶,補貼、門檻低、打賞等系統的優化都無不是為留住流量和作者而設,本質上留住優質內容創作者就留住了用戶,而深究背后,資本的力量也是一股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