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由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主辦,OFweek人工智能網承辦,以“與AI大咖對話 看AI如何賦能萬物”為主題的WAIE 2019第四屆上海國際人工智能展覽會暨人工智能產業大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館成功舉辦!
作為本屆“上海國際人工智能展覽會暨人工智能產業大會”的六大論壇之一的AI+機器人高峰論壇,此次邀請了中科新松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銷售部長許小剛發表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新節點——智能協作機器人》的主題演講。
“第一臺機器人,大概是出現在50年代,1954年,實際上在80年之前,中國與機器人技術沒有太大的關系,直到80年代,中科院研發了第一臺中國的機器人,從那以后開始了我國的機器人產業化。”許小剛首先分享了我國機器人的發展歷史。從陸上機器人、到水下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不同類型機器人逐步出現。
這些主要體現在科研技術領域,而在工業應用和服務領域,許小剛就協作機器人配件生態、協作機器人的未來機遇挑戰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判;另外,他還從AI協作、醫療協作、工業協作、輔助服務協作等多個類目全面為大家展示了現階段協作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和發展現狀。
他認為,“協作機器人的未來將圍繞負載比重、靈活性、智能傳感的融合性、高剛度結構的弱化等多個方面升級和變革,隨著AI、智能傳感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的協作機器人市場將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結合最緊密的是中科新松推出的乒乓球機器人,即將發布的3.0版本乒乓球機器人是它可以達到國家隊專業訓練隊員水準。
既然協作機器人有如此突出優點,那么跟傳統的工業機器人相比,它的生產過程的難點主要在哪些?許小剛為現場觀眾給出了答案:“難點其實包括理解協作精神,對軟件的要求相對更高,因為安全和效率是一個矛盾體,對傳統工業機器人的要求是快,但是我們要求協作機器人更安全,但不能太慢。所以協作機器人對整個的算法要求是比較高的。”
而在談及機器人行業的競爭,徐小剛認為,“機器人其實是一個綜合性的,是一個交叉的學科,說到底這整個行業的競爭還是人才的競爭。我們做機器人大概有20年了,算上科學院的話,可能有四十多年,一直都是這批人在做這一件事。因此,在這個行業發展還是得有耐心,扎根在各個方向一點一點去做好,包括不斷降低機器人本身的重量,然后讓它很好地實現人機交互以及提高它的靈活性,這些都要更多的人才參與去做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