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組立圖的步驟
1、把產品的3D圖文件轉到2D圖檔上,需將倒勾或有機構處做剖面,要注意比例問題。(1:1比例);
2、轉到2D圖文件上的產品圖要加縮水和鏡像。注意:完成以上兩步驟后必須檢查,可以測量產品在加縮水前后的同一地方,來檢查縮水加的是否正確;
3、排組立前要定成品基準線。即把產品上boss或大平面等易找到的特征定X,Y,Z三軸,特征的尋找需盡量接近于成品中心,若是兩上下蓋相配合,基準則盡量為同一點。成品基準線相對模具中心要為整數;
4、依照成品基準線把模仁排出來。 步驟與表示重點:
a、刪除成品上的虛線;
b、如側視圖為剖面要將側視圖的實線改為虛線,僅留剖面處為實線;
c、要把成品的分型面表示出來,重點表示主分型面,斜銷,滑塊處分型面。分型面上的插破,靠破也需表示;
d、還需把模仁拆入子處表示清楚,正視圖入子遍界用黃色線表示,且入子沉頭也需表示。入子與入子間要避免有薄鐵現象,一般不可小于1mm。(模仁需拆入子部位一般為整體不好加工處或肋較深處及一些boss處)。
5、排頂針,水路,最后排模仁螺絲。要注意三者不能干涉,三者間距不小于3mm,拆入子時也要一同考慮.以下為頂針,水路,螺絲的排列重點:
a、頂針要排在成品不易脫模處,如成品的邊緣、肋及塑料較深處。頂針的尺寸要盡量選擇大的,以增加強度。頂針輿成品形狀間距應不小于0.6-1mm,以避免薄鐵現象。
b、排水路的宗旨是可以盡快的帶走模溫,以達到冷卻效果。直通的水路效果最好。
C、模仁螺絲一般排四個,位置要盡量對稱。
6、排模仁要注意強度問題,產品邊緣距模仁邊緣應不小于20mm,模仁邊緣距模架邊緣的距離要按模具大小而定,大模具要50mm以上,小模具為30-50mm(天地側350mm以下視為小模具)。有特殊要求的要個別對待。
二、排位
1. 成品在內模的排位應以最佳效果情勢排放位置,要思量入水標位置和分型面因素。要與成品的外形大小、深度成比例。
2. 成品到精框邊的間隔:
A)小件的成品:間隔為25mm—30mm之間,成品之間為15mm—20mm,如鑲件有則為塑膠原料25mm左右,成品間有流道的最少要15mm;
B)大件的成品:距邊為35—50mm,有鑲件最小為35mm,如1件鋼件出多件流產物,則其之間的間隔應12—15mm左右。成品長度在200mm以上,寬度在150mm以上其產物距邊應不少于35mm。
3. 成品排位時選擇基準的原則:
A)優先選取具明顯特徵(如柱位、碰形成空洞、骨位中)的部門分中。
B)若選取PRO/E 3D基準時,要注明CSO或CSI或DTM的名字。
C)形狀特別,難于確定基準的成品,要與CAM會商再確定其基準。
D)成品基準與模胚中心肯定是要為整數,并在示明尺寸時于數碼上加方框以示區別。
4. 排位時確定內模精框X、Y坐標方向的原則:若內模精框長寬尺寸差明顯,必須取較長一方之方向為X軸方向放置模胚排位,以共同工場機床加工方向,減少墮落概率。
三、訂模胚
1. 盡量采用尺度模胚(LKM尺度或鴻豐尺度)。
A)由工字模改直身模時,不要移動方鐵,要直接在方鐵上鑼碼模坑。
B)不尺度模胚要顛末主管贊成并要在排位圖上塑膠扇骨子電子供應廠商注明。
2. 用CH型和CT型模胚要做碼模坑,高度和寬度為25—35mm左右,長度按模胚的高度確定。
3. 彈弓孔直徑應大于彈弓直徑1—2mm之間,藏入B板深度最少為20至30mm。
4. 出模胚加工圖,要由模胚供應商加工唧嘴孔(法蘭)、彈簧孔、方型輔助器安裝凹位或爹把邊釘孔等;大的模胚(800x800)需加工撐頭孔(包孕底部的螺釘孔)、斜方避空孔、斜方青銅器鑲件、斜方色仔、行位、行位壓板、運水、運水桶等;細水口模胚還須加工水口拉桿、彈弓膠孔、拉膠孔、塞打螺釘孔等;出模胚加工圖前請徵詢工場要求,按照工場現實事情量決議需要加工物件。
5. 大水口模胚為2730以上的模胚,A板的厚度應為精框的深度加25mm—35mm之間,B板的厚度為精框深度加50mm—70mm之間;模胚在2525以下,A板的厚度為框深加25mm—30mm左右,B板為40mm—50mm之間。
6. 細水口模胚A板的厚度為框深加30—40mm之間,B板厚度為框深度加50—60mm之間。(大、細水口模胚規格可參照龍記模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