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噸試驗品,我們全買了,以后就用你們的原料。”近日南方一家包裝膜生產廠在試用了天津石化首次生產的厚度為0.14mm三元共聚聚乙烯F1815原料后,當場拍板。
三元共聚聚乙烯F1815是天津石化首次研發成功的新產品牌號,使用此產品生產出的包裝膜在保證強度指標的基礎上,厚度由0.16mm減少到0.14mm以下,不僅能成功替代美國進口產品,填補國內技術空白,而且還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市場前景看好。
要做,就做行業第一
2019年1月4日,冬日的北京被寒冷籠罩著。化工事業部聚丙烯重包裝減薄工作推進會如期召開。
“因為天津石化公司掌握先進的氣液法聚乙烯技術,新品研發重任就交給天津石化。”這一決定讓天津石化烯烴部技術質量科副科長崔宇輝心情激動,也感到了壓力。
原來,隨著物流市場不斷成熟,商家對產品外包裝和物流成本要求越來越高,過去為了保證產品的完好,經常采用多層包裝,費用較高。為此總部提出了在保證強度不變的情況下,盡量使用薄包裝膜。
“重包裝膜的厚度指標初步按照0.16mm、0.14mm、0.12mm、0.1mm分為四檔。0.16mm去年已經下線,我們這次的目標就鎖定0.14mm以下。要么不做,做就要挑戰第一。這次任務雖然艱巨,但從目前儲備的技術來分析,挑戰這個指標很有希望。”雖然這是首次研發,但是近年來,天津石化先后15個牌號聚烯烴新產品投入市場,多個牌號成功替代了進口,因此對于此次攻關,烯烴部專家組成員有底氣,更有自信。
再難,也要拿下
“下面大家再討論一下這次修改稿。”4月初,烯烴部攻關小組成員再次坐一起,繼續研究生產方案,這已經是修改了多次的研發生產方案。
由于新產品的指標非常“苛刻”,加之裝置進入運行末期,諸多因素都給研發帶來了困難。因此生產方案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從催化劑的調配,到生產過程中指標調控,再到原料配比都反復論證,還進行了多次模擬推演。同時他們專門對聚乙烯裝置進行“問診”,確保裝置處在“健康”狀態。
“開始切換牌號!”4月11日,隨著聚乙烯車間主任王曉飛的一聲令下,試生產開始。
“共聚單體與乙烯比值不對!”雖然前期準備很充分,但是生產過程中,仍出現了狀況,聚乙烯車間主任王曉飛根據成品指標果斷作出判斷。因為生產三元共聚聚乙烯需要三種物質同時在反應釜中進行化學反應,每個組分的比例稍有誤差,直接影響到成品指標。
由于這個產品牌號對密度和熔融指數兩個指標要求非常嚴格,生產中不但要及時調整反應物的添加比例,還要關注反應過程中每一次變化。如果出現原料添加比例“不調”,生產上不但產生大量過渡料,嚴重時極易發生非計劃停車。為此聚乙烯車間增加了對產品的監測頻率,發現異常及時調整,新品研發在艱難中推進。
經過24小時的奮斗,首批300噸F1815三元共聚聚乙烯產品“誕生”了。
要干,就干到最好
“你們的產品數量太少了,弄不好會影響到產量和質量。”盡管前期進行了充分溝通,但是當4月底,崔宇輝聯系到一家用進口料生產超薄重包裝膜的企業,要求試生產時,廠家仍持懷疑態度。
“我們先后制定了四個試驗方案,主動與廠家對接,并采取逐步替換的方式進行。”崔宇輝介紹。對于這次試生產機會,大家非常珍惜,因為這家企業剛剛利用進口原料生產出了超薄重包裝膜,在這里試生產最有說服力。
幾經周折,5月份,新品終于可以試生產了。盯在生產現場的化工銷售人員和崔宇輝緊張但充滿期待。
“用你們的原料生產的包裝膜,不但工藝穩定,而且膜的厚度可以做到0.14mm以下。”這是此次試生產大家收到的第一個好消息。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環節,包裝膜的強度測試。用新包裝膜包上重達25公斤的產品顆粒,放置在3.6米的高處進行跌落試驗。經過6次跌落試驗(物品運輸周轉次數極限值),包裝膜完好無損。
試驗大獲成功。
“這僅僅是一個階段性成功,下一步,我們還要挑戰更薄的重包裝膜。”中石化科技領軍人物吳文清對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