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創始人兼執行理事長羅軍。受訪者供圖
“3D打印發展的關鍵在應用,而應用的著力點是促進3D打印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這些年我們一直在積極開拓應用市場,大瀝所在的廣東作為傳統制造業大省,面臨傳統產業轉型壓力,對3D打印行業來講是難得的機遇。”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說。
6月16日,全球首個3D打印批量化定制中心暨廣東(大瀝)3D打印協同創新平臺將在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正式對外開放。6月17—18日,由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主辦的第五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也將在這里舉行。
作為該平臺合作建設方之一,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如何看待珠三角3D打印產業發展潛力?對珠三角地區中小制造業企業而言,3D打印批量化制造中心的建設,將帶來怎樣的產業想象空間?帶著上述問題,筆者與羅軍進行了對話。
撰文:何帆燕 龔晶 關艷娟
鎖定廣東為3D打印最大應用市場“廣東3D打印企業總量占全國一半”
南方日報:以大瀝鎮所在的佛山為代表,珠三角城市制造業規模龐大。你如何看待這個區域的3D打印產業發展潛力?
羅軍:我們發現,廣東3D打印企業總量已經突破100多家,總量占據全國的一半。然而,與國內其他地區一樣,廣東的3D打印產業發展缺乏頂層設計,創新力和研發力還比較薄弱,“小而散”狀況非常突出,整個行業普遍缺乏龍頭企業和行業頂尖研發機構的牽引和帶動。
但是,廣東制造業體量龐大、基礎扎實、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在我看來,廣東體量龐大的傳統制造業,正是3D打印技術最大的應用市場。
南方日報:為什么將目光鎖定南海大瀝鎮?
羅軍:實踐說明,如果不能有效撼動應用市場,將難以實質性地推動3D打印產業的發展。
在與大瀝鎮主要領導交流時,我們發現大瀝的很多觀點和我們的理念非常一致。珠三角地區的傳統制造業比重已經非常大,這里不缺傳統制造業,但需要能夠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公共服務平臺。
大瀝鎮領導看好3D打印的潛在價值。今年初,我們在大瀝注冊成立了廣東蘭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在大瀝籌備公司的這幾個月里,我們覺得這個地方最大的優勢是產業配套能力特別強,到處都是中小制造業企業,到處都是市場,很多汽車零部件企業、研發機構、工具夾具、醫療康復、電子電器企業都主動找我們合作。
當地學校對3D打印技術也表現出了很大的熱情,大瀝鎮40多所小學正在和我們合作共建3D打印創客教室,我們希望首先實現大瀝全鎮中小學3D打印創客教室的全覆蓋,下一步實現在南海區、佛山市的全覆蓋。
打造國內最大3D打印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傳統制造企業的設計業務外包”
南方日報:廣東(大瀝)3D打印協同創新平臺是一個怎樣的平臺,它將如何在助力珠三角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發揮作用?
羅軍:這是一個集科研機構、應用企業、設計創意機構等多方協同合作的平臺,目的是通過先進的技術、工藝和設備、設計等先進的理念來服務珠三角傳統制造業企業,為這些傳統產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從3D打印自身技術的獨特性出發,我們發現,并非所有企業都適合購買3D打印設備。一方面3D打印技術門檻高,需要配備專業的技術人才;另一方面,雖然每家企業、每個行業都能找到與3D打印的結合點,但每家企業的應用面不是很寬。我們搭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正是為了滿足廣大中小制造企業,包括技術、設計、工藝等需求。
首先,將幫助傳統制造企業用3D打印理念優化設計,提出更優的設計方案,實現減輕減重、提高效率等目的;其次,它能夠根據用戶需求,快速制造出產品原型和批量化的終端產品。
對于傳統制造業企業來講,這個平臺相當于實現其研發設計業務外包,把生產鏈條拉長,與若干中小制造企業建立共享平臺。通過推動3D打印技術+工業互聯網。目前,我們正努力把這一平臺打造為國內最大的3D打印工業互聯網平臺。
南方日報:目前,已確定與平臺達成合作的科研機構主要有哪些?
羅軍:蘭灣智能—曼徹斯特大學先進激光工程聯合實驗室項目將在6月16日簽約框架協議。
廣東(大瀝)3D打印協同創新平臺正式落地大瀝后,我們將持續依托劍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惠普等國際頂尖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從設計端入手,為用戶企業優化傳統生產工藝流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性調整。同時,通過這個平臺,充分整合全球3D打印上下游的優勢資源,推動3D打印上下游優勢產業在佛山南海(大瀝)集聚。
探路3D打印中等批量化制造“功能性產品的直接制造已成新趨勢”
南方日報:在大眾認知中,3D打印和批量化生產是一組矛盾,也因此,即將落戶大瀝的全球首個3D打印批量化定制中心備受各界關注。這里的“批量化”指的是什么?
羅軍:這個“批量化”指的是中等批量化和一定程度的大規模化,數量在幾千到一萬,甚至幾百萬不等。例如,電動汽車的產量一般在1萬輛以上才具有規模化效應,汽車內飾件、功能件才需要開發模具。那些低于1萬件的訂單怎么辦?我們可以用3D打印來解決。
目前,國內幾大眼鏡制造企業每年給我們300萬副眼鏡訂單,可能每個眼鏡都不完全一樣,傳統的制造方法成本太高,時間周期太長,我們就可以用工業3D打印機實現批量化生產。
3D打印作為一項全新的制造技術,在及時制造、復雜制造、個性化制造、特殊環境下制造、任意制造等方面具有自身獨特優勢。我認為,這些優勢是傳統制造業無法比擬的,它必將在未來制造領域爆發巨大的生命力。而3D打印所衍生的設計、軟件、材料、數字制造等新的產業鏈,正在逐步優化傳統制造,構建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
隨著技術進步和材料多樣化,3D打印已經發生了很多新的變化,已在工業領域、生物醫療領域、文化創意領域、建筑等領域找到了很好的應用空間;同時,不再只停留在打印一些模型和樣件,滿足研發和設計端需求上,3D打印對于功能性產品的直接制造已成新趨勢。隨著速度提升、精度提高、成本大幅下降以后,3D打印正從個性化、小批量向中等批量化方向快速發展。
南方日報:第五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選定了“3D打印重新定義制造業”為主題,想要傳遞什么?
羅軍:3D打印作為一項全新的制造技術,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并在很多領域得到不同程度的應用。同時,3D打印技術本身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其他先進技術的協同作用下,正在發生新的變化。由于速度快速提升以后,效率顯著提高,再加上精度、強度大幅改善,3D打印開始從小批量向中等批量化方向發展。
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我們希望借助本次大會,使我們國內3D打印企業和廣大用戶企業看清3D打印新的發展趨勢、新的方向,把握新的機遇。同時,為我國3D打印產業發展,珠三角地區3D打印產業注入新的動力,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專家簡介
羅軍是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創始人兼執行理事長、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執行主席、無限三維(青島)科技產業集團董事長、蘇州無限三維科技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蘭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蘇大學兼職教授、中北大學客座教授,出版有《3D打印3.0時代》《中國3D打印的未來》《機器人2.0時代》等個人專著,以及《3D打印基礎教程》等教輔課程,發表了不少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