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再生塑料市場頻繁傳來廣東、青島、大連等港口進口塑料顆粒滯港的消息,頓時令轉行主營進口顆粒的企業倍感迷茫。年前還在為國內市場取締后,在國外投資設廠或者成功聯系到國外貨源的業務而欣喜,年后海關卻將目標轉至進口顆粒,使得國內企業對未來操盤失去方向。
為何大批企業投入到進口市場
2011年以來,國內再生塑料行業污染問題突出,國家在倡導環保生產的背景下,國內開展了多次環保大檢查,直至2017年,大批企業被關停。同年,頒布了“禁廢令”,制定《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只有熱塑性下腳料、邊角料和殘次品可進口。這就意味著國內長期進口廢碎料的歷史被終結,600-800萬噸的原料缺口需要尋找新的方向。那么,長期從事廢塑料行業的企業,紛紛將眼光轉到東南亞等國家。
什么樣的再生顆粒可進口?
雖然進口市場有禁廢令,但是對進口顆粒并沒有明顯限制,因此面對國家大批量的需求,進口顆粒順理成章的成為現階段的主力軍。但是,多數企業對進口顆粒方面的制度了解不夠全面,從而導致目前不少貨柜需要相關部門的化驗單,其通關時間大大延期。甚至有些集裝箱的包裝、顆粒顏色、形態等差異性較大,該類進口料直接被退運,企業損失慘重。
那么什么樣的顆粒可以進口呢?早在2014年5月份,協會提出三個統一的監管方式。由廢塑料加工而成的初級形態的再生塑料顆粒,如果同批次的進口貨物顏色一致、顆粒大小和形狀一致、包裝一致,并滿足塑料材料或者產品的相關規范和標準要求,可以不按照固體廢物監管。監管過程中發現再生塑料顆粒疑似固體廢物的,應該照固體廢物屬性鑒別。
海關如何審核貨柜
海關在檢查再生塑料貨柜的時候,首先會根據三個統一的原則判斷。如果發現超范圍的貨物,海關將對其認定疑似固廢。隨后裝置相關鑒定機構,該機構來出具鑒定報告來覺得貨物屬性。如果屬于固廢,該貨柜將被退運。
值得注意的是,若送往鑒定機構,時間周期較長,通常在1-2個月,企業時間成本、置箱等相關成本大大增加,操盤風險會很大。
日前,國家已經降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可見對環保一事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再生塑料作為循環產業的一部分,國家層面是支持倡導的,但行業需要再環保生產、不危害環境的基礎上。所以,在很長周期內環保督查將成為常態化,海關總署也會在2018年完成對全國各關口的徹查。那么,從事再生行業的企業,無論在國內生產,還是國外進口再生塑料,都需要按照規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