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電網廣東公司正式宣布將全面啟動智能電網示范區建設。首批7個智能電網示范區將涵蓋城市、農村和海島等不同類型區域,為智能電網建設探索路徑。
目前,智能電網建設和增強供電可靠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電力設備狀態檢測、監測作為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興行業,呈現出巨大的成長潛力和發展空間。“十二五”以來,我國智能電網建設進入全面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近年來隨著電力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特高壓電網帶來的強電氣連接和智能電網帶來的智能化交互,電網結構、運行特性和物理形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未來電網運檢模式必將呈現為智能化發展。
在變電網領域,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制定的發展規劃要求,2016-2020年期間要實現新建變電站智能化率100%,新建智能變電站約8,000座,原有樞紐及中心變電站智能化改造率100%。在配電網領域,根據國家能源局2015年發布的計劃,2015年至2020年,配電自動化覆蓋率在2017年應達到50%,2020年達到90%。
1月24日,上海銀行張江數據中心起正式啟用一位特別的巡檢員——智能巡檢機器人。有專家稱,未來數年,人工智能將對中國諸多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此前,上海銀行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巡檢基本以人工為主,通過各種表格記錄巡檢結果,巡檢較時間長,人工成本較高。該銀行人士表示,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飛速進步,讓基礎設施管理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實現運行維護自動化、降低人工的強度和頻次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
電力機器人具有高效、安全、智能、精確等特點,能夠近距離觀察線路,運檢準確性高; 負載能力大,能搭載多種檢測儀;能在惡劣環境下工作,生存能力強;在線電力補給,續航能力強;后期可實現全自主、高效率、高安全巡檢。機器人巡線技術,將成為現有輸電線路巡線的重要補充。
從國網的智能運檢發展來看,機器人巡檢系統的廣泛應用已是不爭的發展趨勢,既解決了日益增長的電網規模及管理要求和人員數量持續下降的矛盾,又能更有效地保證設備巡視質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行人員工作強度,并將集中解決惡劣天氣下巡檢難度和危險度大的問題,進一步提高變電站的可靠安全運行。
智能巡檢機器人的應用帶來了運維模式的創新,將作業人員從惡劣環境中解放出來,提升了電力設備巡視效率。相比人眼和各類手持儀器,機器人巡檢更精確,而且可達到全天候、全自主、無死角,大大提高了設備缺陷和故障查找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1月16日西北油田首次引入人工智能機器人“慧眼”,代替人力完成變電站巡檢工作。據了解,過去人工巡檢一次需要花費五個小時。而“慧眼”機器人充滿電后可連續工作八小時,一天可巡視三次,效率足足提升了21倍。發現故障后,“慧眼”的后臺數據中心將立即報警,幫助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排除故障。
大力發展電力機器人技術、推進“機器代替人”,運用電力機器人智能運檢,提高電網運維效率,降低安全風險的重要舉措,對于電力發展有著遠大的意義。隨著我國企業海外業務拓展,特別是“一帶一路”的實施,海外市場對智能電網設備的需求也將步入增長軌道,預計也會給智能巡檢機器人的市場空間帶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