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從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了解到,該院采取WRIGHT 3D打印技術定制截骨工具,成功實施了一例膝關節置換手術,填補了惠州醫學在該領域的空白。據了解,接受此次手術的是一名67歲的女性患者。患者右膝已疼痛半年多,曾在外地接受針灸、理療和關節腔內止痛治療。然而,右膝關節疼痛仍然反復發作,甚至發生夜間疼痛不舒服,嚴重影響生活,經過以上的治療沒有明顯好轉。經市一院骨外科一區檢查后,診斷該患者患有右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需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
主刀醫生、該院骨外科一區副主任醫師鐘浩博介紹,對于膝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前的策劃很重要,要根據病人原本的解剖機構去設計各種角度,比如股骨外翻角度、旋轉角度、脛骨的后傾角度旋轉等。所有這些決定了假體的安裝是否合理,以及手術后病人是不是能夠跟假體友好共處、非常舒服地行走。
筆者了解到,WRIGHT 3D打印技術首先要將患者的CT數據傳送到供應服務的醫療3D打印技術公司,公司通過計算機策劃計算各種截骨的度數、矯正畸形的程度,再使用高密度尼龍材料,打印出符合患者骨骼形狀的3D打印截骨工具。
主刀醫生鐘浩博正在用3D打印工具為患者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
“通過這些工作,使得手術更節約時間、更精確、更個體化。”鐘浩博說,傳統的膝關節置換手術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中主要的方法是通過手術前的策劃,各類測量工具在術中測量,根據現場測量情況和醫生的判斷截除真骨,再裝上金屬假體。鐘浩博介紹,這種完全依靠人為測量的方式可因視線等因素產生誤差,截骨時的角度也可能產生偏差,同時耗時較長,所需手術工具較多,對手術醫生技術要求也較高。而另一種是計算機導航方式,也就是計算機導航下的關節置換技術,即在手術時參照計算機導航顯示的角度進行調整。然而這種方式所使用的設備龐大,同時在術中使用導航本身也存在誤差。與上述兩種方法相比,通過3D打印截骨工具的指引,可讓原本術中所有的計算過程一步到位,節省不少手術時間。此外,3D截骨工具是根據患者真實骨頭的CT數據定制的,因此在手術時能完美貼合患者真實骨頭,真正實現個體化定制。此外,據介紹,手術工具也從采用傳統方法所需的200多件減少到10余件。
“借助3D截骨工具,此次手術時間較以往同類手術平均時間減少了約40分鐘,而且膝關節假體也與該名患者的真骨高度貼合。”鐘浩博說,“可以達到關節置換領域的Forgotten Knee(即感覺不到做過手術)的效果。”
據悉,手術過程順利,約一天后,這名67歲的女性患者已可以嘗試下地行走。
目前在惠州,3D打印正在逐步應用于醫療領域,為復雜的外科手術制作輔助設備、人體器官模型等。筆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初,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醫療團隊就采用3D打印輔助技術,成功完成了3例疑難顱底腫瘤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