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保的嚴峻形勢可以說空前的,雖然不敢說絕后,但是這種嚴峻的形勢也會逐漸的流程化,對未來整個化工原料、塑料原料等行業都有著更加嚴格更加環保的要求,不管是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還是針對供暖期所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都對工業生產產生巨大影響。那么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條例對聚丙烯生產帶來多大的影響呢?我們從供需兩方面來分析一下。
從生產廠家來看,目前額影響似乎是微乎其微。那么今年的環保檢查以華北以及西北,東北等區域為主,其他地區受波及相對較小。據了解,目前中國聚丙烯總產能為2143萬噸,其中西北、東北、華北三區域總產能達到1190萬噸,占比在51%左右,規模龐大。
但據調研了解,相關區域內的聚丙烯生產企業尚未接到因環保停車或降負荷的通知,仍維持正常生產。而從今年的檢修計劃上看,除去本區域內長期停車的裝置以外,有大唐多倫、山東聯泓、濟南煉廠、遼通化工等廠家進行過較長時間的計劃內檢修,涉及總產能僅僅為121萬噸,區域總產能占比20%;并且,上述廠家停車時間均在60天左右,對應損失產量僅在20萬噸附近。其余廠家停車均為臨時或突發,多在7天內重啟,而近期及以后,各廠暫無確定檢修計劃,以正常生產為主。由此來看,環保政策的出臺,對聚丙烯生產企業的影響相對較小,供應層面的影響幾乎可忽略。
需求方面來看,影響力度也會有限。7月初至今,國內部分塑料加工類企業收到了停車通知,等待監測、整改等整個流程的完成。此外,從數據看,2017年聚丙烯主要下游行業開工情況較去年同期也確實出現下滑。其中,塑編企業開工率約在63%,較去年下滑3%;BOPP行業開工較去年變化不大,均在63%附近;注塑行業全年開工率在50%附近,較去年下滑較多,約9%。
據了解,聚丙烯相關下游的相對較大企業,受到環保政策的影響較小。試想,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多數環保工作一直在持續跟進,且生產工藝在全國是領先的,政策的突然抽緊對生產開工受影響較小。但不可否認的是,塑料下游企業也存在有規模小而散的特點,對于這種小散企業,我們認為環保政策對于產業鏈下游的影響還是存在的。比如說部分企業需要整頓或者根據要求配套相關環保裝置,比如說有些不合規定裝置需要退出市場,這樣一來會導致段時間內下游需求量的萎縮。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環保方面的因素對于塑料化工行業的影響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去分析,首先從短期來看,整個行業的陣痛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同時也會對原材料的供應造成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在2017年的供暖季,下游制品的中小企業由于面臨環保政策的整頓,也導致了需求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對于PP塑料原料企業的出貨都造成了較大程度的影響,也在短期內導致了塑料的消耗速度大大的降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經過此次的篩選以后,整個行業的終端需求或將穩定增加,下游行業也會逐漸的淘汰落后的產能,對于塑料化工行業的整體的快速發展都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