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歷史文化知識的獲取不再是對著白紙黑字,而是通過看各種各樣的微縮景觀,在場景中get新知識,是不是覺得很棒?近日,有人向南極熊投稿,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的余楠老師團隊制作微縮景觀致敬傳統文化,讓小編見識到了,什么才是藝術與3D技術深度融合。
在這個微縮場景中,平均一個人物大小才十幾厘米,但細若蚊足,鉤畫了了,使人喟嘆技藝精湛靈巧。
那么余楠老師如何帶領自己的團隊“穿越”到微縮場景中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揭示這個精美作品誕生的過程。
過程演示
一、設計概念稿
首先,余楠老師根據淥江書院對山長聘任儀式的描述,創作出微縮場景的設計稿。儀式主要包括五個部分,這也是在當時書院正式聘請一位山長的流程:
二、3D掃描
團隊成員穿上戲服,并擺好造型,使用先臨三維的EinScan-Pro采集人物3D數據。EinScan-Pro出色的手持掃描功能幫助余老師很快就完成了人像的3D掃描過程,精確的三維數據為后期人物的模型修改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模型修改
將獲取到的3D數據導入三維軟件里進行修改,并利用數據建模的方式營造出書院建筑場景;將人物在場景中進行組合。
四、3D打印&上色
利用先臨三維的SLA3D打印技術,將人物和建筑模型完整地打印出來,并進行上色。整個制作流程就完成了。
場景三維數據&實景對比
場景一:書院首士年末備聘禮,恭請知縣發放聘書
場景二:山長次年初春赴院與知縣教諭、訓導與首士備酒宴一席,贄儀銀四兩,錢二十串。
場景三:整肅衣冠,率生徒入學,依次向孔子,山長行拜師禮。
場景四:上學后,書院首士請山長及縣令、兩學師小飲。
場景五:越數日,再請山長到興賢堂陪宴,禮節甚恭。
除了《山長聘任》的微縮模型,余楠老師還結合3D技術為淥江書院制作完成了多尊雕塑,包括《左宗棠》、《英雄俠女》、《左宗棠與陶澍徹夜長談》等。
《左宗棠與陶澍徹夜長談》作者:余楠
關于3D技術在本案例中發揮的價值,余老師總結道:
3D掃描-模型更逼真
3D掃描的應用對本次微縮景觀的逼真性做了極大的貢獻;景觀中人物的微表情、衣服的線條、褶皺等細節均得以體現;
3D打印-效率更高
由于先臨三維的SLA3D打印機可以同時打印多個人物模型,這大大優化了工作效率;
藝術與3D技術融合-弘揚傳統文化
用藝術與3D技術相結合的方式,能讓抽象的歷史具象化,讓更多的公眾能夠身臨其境,體會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不忘歷史長河中的名人偉績。讓藝術更有想象力,讓“傳道授業”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