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新聞發布會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與兗州區政府簽約儀式在濟寧圣都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平臺由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國強首創,為加快該技術的產學研轉化,百盛生物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了山東百盛藍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研發生物級可降解新材料(PHA)項目,已完成工業化中試試驗,實現了無滅菌開放連續發酵低成本PHA量產能力,對我國生物制造產業的轉型升級起到歷史性的推動作用。
該項目采用世界上體積最大的塑料生物反應器,科技含量高、生態環保、大大領先國際同業水平。為全面對接清華大學的科研資源,促進兗州區產業的提檔升級,兗州區政府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為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智力支撐。
出席此次活動的還有來自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江南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專家,以及兗州區委常委、區委辦公室主任屈耀武,副區長褚福梅,兗州工業園區副書記、主任龔標等。
“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以極端微生物合成生物學為基礎的工業生物制造,可以克復現有生物制造的缺點,促進我國生物制造的全面升級換代,解決面臨的生態、資源和可持續發展危機。此項目已經在山東濟寧兗州成功地進行了5噸規模的中試,明年將建立千噸規模的生產設施。明年下半年將利用現有閑置的設備實現5萬噸級的材料生產,后年繼續在東北地區布局。
該項目具有三大亮點:一是實現無滅菌開放式連續發酵的高效率生產,減少滅菌能耗及復雜操作,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二是培養嗜鹽微生物需要高濃度鹽底物培養基,可使用高鹽廢水來替代淡水資源,大大節約了水資源。三是生物反應器使用塑料或陶瓷等材料,無需高溫高壓不銹鋼材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研發初期,聚羥基脂肪酸酯(PHA)生產菌株經過7升發酵罐的小試生產驗證,隨后,工業化技術團隊在山東百盛研發中心順利完成中試試驗,中試放大生產結合了開放無滅菌的發酵工藝和下游后提取工藝,成功實現了連續多批次的PHA粉料穩定生產,總成本降低50%。
據了解,PHA作為高性能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制造成粒料供給下游終端產品加工。目前,PHA粒料已經被應用于可降解農膜、一次性的木粉共混及純PHA餐具、彩色3D打印絲、電紡纖維、購物袋等終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