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3D打印解決方案提供商Stratasys在其用戶大會上宣布,將在今年內針對中國市場推出兩款適用于3D打印的新材料,預計新材料的價格將會是市場上同類材料價格的50%。Stratasys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促進行業能夠更多地利用3D打印進行概念開發驗證,進一步了解3D打印并將其擴大到其他應用場景。
根據Stratasys亞太及日本地區總裁Omer Krieger的介紹,3D打印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應用場景可以分為三類:原型制作、制造工具以及最終使用的零件。自1988年問世后,到現在,市場依然沒有普及開來。在全球范圍內,僅有4%的企業將3D打印放入了公司戰略,11%的企業將3D打印用在實驗與測試上,而76%的企業依然沒有3D打印的相關經驗。
從應用形態上看,目前已經迎來從原型制作向制造工具轉變的拐點,Omer預計從2018年開始3D打印在最終零件生產的應用將快速增長,到2019年前后,3D打印在最終零件生產的應用將超過工具制作的應用。PSA、通用、寶馬、福特、大眾等車企也已經開始在研發與生產中引入3D打印技術。不過,福特此前也表示,3D打印目前還不具備承擔大規模汽車零部件制造的能力。
Stratasys大中華區總經理翟蓮子也持同樣的觀點。要實現這一步,目前至少有兩大挑戰:
1.材料,當前3D打印所使用材料的功能性讓這項技術離最終零件批量生產還有一定的差距,還不能滿足車輛量產在高溫、抗沖擊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并非所有材料都適用于3D打印這種方式,Stratasys就主要是針對非金屬材料,以塑料為主,因為塑料本身的應用就足夠廣泛,金屬類材料在3D打印中的使用還有待技術開發。
2.經濟性,3D打印的優勢表現在生產過程的靈活性上,相對傳統的制造方式,可以快速將概念設計變成實物,也可以實現按需打印,減少物流和庫存,但是應用到大批量生產中,還需要考慮的是打印的速度、穩定性與可重復性——這受到3D打印所使用的軟件和硬件設備限制,以及滿足這些要求之后3D打印的成本與傳統制造方式相比是否依然具有優勢。從當前來看,3D打印在零件生產方面,還并不具備物美價廉的優勢。
不過,相比于技術的限制,行業對于3D打印的了解程度也限制了其普及的速度。目前在中國,3D打印的發展速度相較于美國要慢,應用的普及程度也相對較慢。
根據翟蓮子的介紹,Stratasys在中國的客戶中,約70%以上是工業用戶,而其中汽車是較大的一類行業用戶,對3D打印了解較早,接受程度也比較高。現階段,引入3D打印技術較多的是整車廠,諸如華晨寶馬、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都已經有自己的3D打印中心,到Tier 1和Tier 2零部件供應商中,應用比例則依次遞減。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70%的合資品牌已經開始使用3D打印技術,主要應用在概念設計、原型車試制、工裝夾具制作等方面,最終零件生產方面僅僅開始在做嘗試,相較而言,自主品牌的車企在3D打印的探索上,則有所遲滯。
翟蓮子表示,這也是Stratasys針對中國市場推出兩款新材料的原因之一。在美國,3D打印技術已經開始逐漸從原型過度到定制化工具的生產制造,而中國最大的應用場景還是概念原型制造。在這之中,已經擁有3D打印設備的企業,使用的比率并不高,其限制因素之一就是材料價格太貴。因而,Stratasys新推出的兩款材料價格將會是同類材料的50%,希望以此刺激企業將3D打印更多地應用到概念開發之中。
限制3D打印普及的另外一個要素還在于如何去將3D打印技術應用到實際的生產過程中。翟蓮子提到,3D打印是一項以應用為先導的技術,要普及3D打印,首先要了解3D打印可以使用哪些類型的材料,這些材料在當前領域可以應用到哪些具體的工具與部件之上。因而,Stratasys將會在上海設立3D打印服務中心,為行業用戶提供定制化服務,幫助其了解3D打印,開拓3D打印的應用。
文章來源:車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