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技術的興起為癌癥的防治提供了多種新思路,人工智能、虛擬現實、3D打印等可謂各顯神通。再搭配疫苗研發等傳統手段,新老技術的聯合發力讓人類離戰勝癌癥的那天越來越近。智療絕癥將成為智慧醫療發展史上最光輝的篇章。
日前,英國藥品巨頭葛蘭素史克宣布其生產的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疫苗通過了中國質檢部門的檢驗,正式在中國大陸上市。消息一出,不少女性紛紛點贊,表示以后再也不用為預防宮頸癌而跑到香港去接種HPV疫苗了。
近年來,醫學界在癌癥、艾滋病等絕癥預防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便是研發疫苗。這種傳統方法在預防傳染病方面屢立奇功,用于絕癥防治雖然也具有針對性強、防病率高等優勢,卻也存在明顯短板:癌癥的種類繁多,形成因素復雜,一種疫苗往往只對應一類癌癥,且只是對病毒、細菌類致病因子的防御能力較強。如果要預防各類癌癥,顯然不能通過對所有癌癥疫苗照單全收來解決問題。
智能制造技術的興起為癌癥的防治提供了多種新思路,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VR)、3D打印等可謂各顯神通。而最為重要的是,這些智能防癌、抗癌的新方法較之于疫苗接種具有更好的普適性。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癌癥誤診事件時有發生,患者跑了幾家醫院得到不同的診斷結果,心情如坐過山車。這并非全部是醫生疏忽導致的,癌癥復雜的病征給確診造成了不小的困難。這個時候,人工智能便可助醫生一臂之力。
通過大規模收集、分析、總結癌癥病人的醫學圖像和生理數據,AI能逐漸形成絲毫不亞于人類的觀察力和判斷力。面對患者的CT掃描影像,AI助手常常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做出正確結論,降低人類醫生的誤診率。在今年3月舉行的天池醫療AI大賽上,阿里云、零氪科技、英特爾等公司就展示了能準確診斷肺癌的AI技術。
比起診斷,癌癥治療工作無疑更為復雜。通過圖像呈現的病灶區域的狀況常給醫生帶來誤判,到了治療階段就更不可靠了。如果要實施一臺病灶切除手術,則必須要有還原度更高的模型來作術前參考。虛擬現實在此大顯神威,通過3D成像提供給醫生一個真假莫辨的虛擬環境進行實驗和演練。劍橋大學在今年2月便展開了一項用虛擬現實和3D可視化技術治療癌癥的研究,并計劃先從乳腺癌腫瘤開始。
缺乏實驗體是阻礙癌癥研究迅速進步的重要原因。科學家們的實驗室能夠獲得的人體樣本太少,而把動物作為被試對象偏差又太大。生物3D打印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這一困境。以人體組織、硅膠等為原料制成的3D打印器官當前已成為許多前沿醫療機構的理想被試。科學家們不僅可以打印健康的器官觀察它怎樣患上癌癥,還能制作含有腫瘤的患病器官并嘗試消滅其中的癌細胞。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高級再生制造研究所當前就在進行這樣的項目。此外,用3D打印微型機器人單刀直入癌細胞各個擊破也已成為癌癥治療的新銳研究方向。
在各項智能制造技術的綜合作用下,癌癥研究從預防到診斷到治療的整個過程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再搭配疫苗研發等傳統手段,新老技術的聯合發力讓人類離戰勝癌癥的那天越來越近。智療絕癥將成為智慧醫療發展史上最光輝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