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及面向2025的未來幾年,仍將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更是機器人產業重點跨越和整體帶動的黃金時期。我國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遇到的最大瓶頸不是技術短缺,而是應用人才嚴重缺失。
隨著智能制造的不斷推進,工業機器人作為其騰飛的重要基礎備受關注。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提出,要把智能制造作為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中工業機器人被認為是實現目標的關鍵。
據7月5日《2017中國國際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消費總量達8.9萬臺,較2015年增長26.6%;其中,國產機器人共銷售2.9萬臺,年增30.9%。
大批工廠引進工業機器人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取代工廠人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但工業機器人給工廠帶來的好處遠非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更多的是使生產的產品更趨于標準化合格化。
為此,中國無數的制造商正在計劃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用機器人和自動化改變生產流程。而這正是因為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使得用工成本大大增加,而在信息日益趨向對稱的今天,成本的增加早已變成無法改變的事實。因此,也正是由于中國一線工人的嚴重不足,才讓工業機器人在中國制造產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12年中國人口紅利出現拐點,整個勞動力市場的勞力增長率開始下降,人力成本開始攀升,“機器換人”之風才由此產生。
機器人應用呈現爆發性增長,而機器人應用人才卻出現巨大缺口。學界一直有一個觀點,當前限制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和發展的關鍵不再是關鍵設備和技術,而是專業研發和應用人才的緊缺,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重視,工業機器人行業將會畸形發展甚至未發展便萎縮。
工業機器人作為一種高科技集成裝備,對專業人才有著多層次的需求,研發工程師、系統設計與應用工程師、調試工程師和操作及維護人員都是各個企業急需的人才。在這些專業人才需求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基礎的操作及維護人員以及掌握基本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的調試工程師和更高層次的應用工程師。
針對這一問題,眾多院校緊抓這一發展機遇,搭上時代發展的快車,紛紛設立了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為機器人領域培養工業機器人的設計、裝配、銷售等方面的技能人才。
智能制造需要的是能和機器互通的人。近兩年,我們發現韌體系統工程師和軟體系統工程師是目前智能制造轉型中需求量最高的人才。因此,對于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強化創新意識,在機器人研發、技術人才培養等環節增加投入,并充分利用機器人產業園區研發創新、標準體系的集中優勢,加快企業創新。
作為制造業大省的湖北在機器人技術研發上一直比較有優勢,目前已有80余家機器人生產企業。在此背景下,武漢商學院方面公布2017將新增5個本科專業,分別為機器人工程、翻譯、人力資源管理、經濟與金融、服裝與服飾設計,其中機器人工程專業引起了業內外的高度關注。
6月28日,全國工業機器人職業崗位工程師培養項目正式啟動,旨在解決工業機器人應用研發、產業孵化的“最后一公里”和人員培訓等關鍵點。相信未來在政府及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國內機器人產業能夠邁向更廣闊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