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美國紐約召開的首次聯合國海洋大會上,來自中國、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的代表率先承諾,開展防治海洋塑料污染的行動,努力實現海洋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首次海洋大會5日至9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中國國家海洋局副局長林山青說,會議較受關注的問題一是如何養護海洋,包括治理海洋垃圾、微塑料、海洋酸化等問題;二是保持海洋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對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中國國家海洋局國際合作司司長張海文介紹,中國向大會提交了5份自愿承諾,在加強海洋生態的管理和保護、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加強海洋科技創新、發展可持續的海洋經濟以及推動亞太區域海洋國際合作5個方面提出了發展目標。
其他亞洲國家也承諾防治塑料垃圾污染。英國廣播公司8日報道,泰國政府向大會遞交的報告說,泰國開始執行一項持續20年的戰略,以解決海洋塑料污染問題,具體措施包括建立激勵機制清除海洋里的塑料垃圾、鼓勵使用環境友好的包裝設計代替塑料。在印尼,政府開展了大規模面向學生的教育計劃普及相關知識。菲律賓也正在制定相關法律推動海洋環境保護。
聯合國官員對亞洲國家的努力表示贊賞。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說:“這些國家更加重視海洋環境保護,這是令人鼓舞的跡象。當然,污染問題還很嚴重,我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索爾海姆6日在一場活動上說,已有20多個國家承諾減少塑料垃圾,但要想大幅減少每年進入海洋的800萬噸塑料垃圾,還需要更多國家做出承諾。
資料顯示,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進入海洋,其中很大一部分塑料垃圾被鳥類和魚類攝入,甚至在海底的微生物體內也發現了塑料垃圾的成分。塑料污染對海洋生物、漁業、旅游業造成嚴重影響,每年導致上百萬只海鳥、10萬頭海洋哺乳動物、難以計數的魚類死亡,經濟損失達80億美元。有研究顯示,如果對現狀置之不理,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總重量將超過魚的總重量。
英國廣播公司說,海洋里大部分塑料垃圾往往來自遠離海洋的國家,特別是發展經濟與治理污染能力不協調的國家。德國萊比錫市亥姆霍茨環境研究中心一項研究顯示,海洋中75%的塑料垃圾源自陸地,這些垃圾通過10條河流進入海洋,這些河流主要分布在亞洲。如果能將通過河流進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減少一半,從全球范圍看,海洋里的塑料垃圾就能減少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