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油和乙烯的規模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新建裝置有望主導未來產能升級。我國煉廠的規模化和集約化遠遠低于美國,根據EIA數據,美國共有煉油廠141家,美國的總計煉油產能約9.1億噸,平均每家煉廠的加工能力為645萬噸/年;相比之下,我國煉油廠數量超過200家,煉廠平均規模不到400萬噸/年。以韓國的煉油工業發展為例,韓國僅有六家煉廠,其中有三家為全球十大煉廠之列。韓國的煉油產品大量出口至中國,同時也有多種產品形成了以FOBKorea為計價的benchmark.我們認為中國在沿海地區布局大型煉化產能,有助于提升中國煉化產能的規模優勢、產品升級、以及世界級范圍的定價權以及貿易競爭力的提升。
民企進入煉油和化工領域,保障芳烴原料供應。與以往的石化產能擴張不同,這次煉化的產能擴張以民營企業為主,未來打通煉油-PX-PTA產業鏈環節。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PX產能一直未能跟上需求的增長,目前仍需大量進口。2016年我國PX產量約940萬噸,進口1236.14萬噸,表觀需求為2170.48萬噸,進口依存度超過50%.從最近規劃的煉化產能來看,以民營企業為主導的煉化項目都毫無例外的提升了裝置的芳烴產量占比。
乙烯長期緊缺,當前油價背景下盈利良好。2010年是乙烯產能投放的高峰,之后市場逐步消化乙烯產能。由于石油化工行業在2012-2016年之間新增固定資產資本開支增速的下降,而下游需求穩定增長,新增有效產能無法滿足需求。2009-2011年間,全球乙烯投產超過2000萬噸,以當前的市場容量來看,對新增產能的消化能力遠超上一個產能投放周期。我們預計2017年油價的運行區間大概率會在50-60美金/桶的范圍內波動,在此油價背景下,東北亞的石腦油裂解乙烯的現金成本在全世界的乙烯成本曲線中具有比較優勢,對應乙烯的盈利良好。
有望走向全球的競爭力崛起。和其他傳統的制造產業相比,中國的石油化工產業與韓國、美國的差距較大。中國的石化產品每年仍需大量進口,而且以中國為基礎的計價還不完善。
中國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在石化設計、裝備、生產管理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作為消費腹地的中國,未來有望主導新一輪的產能升級,提升石化產品的自主率,更好的配套下游相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