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正成為中國塑料產業的生力軍,原因有二,一是制造企業尋求人工成本上漲的應對方案,但更多的是提高效率和制造過程的整體質量水平。
機器人一詞來自上世紀20年代捷克劇作家Karel Capek的作品,在捷克語中,含義是"被迫出賣勞力的勞工"。在中國這一歷史上以人工成本低出名的國家,機器人卻正大行其道。
根據總部位于法蘭克福的國際機器人聯盟提供的信息,2015年中國有68600臺機器人投入使用,輕而易舉地成為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市場。而同年歐洲整體一共購買了50100臺機器人。
與這一趨勢吻合,中國塑料生產企業報告使用機器人的范圍更加廣泛。例如美國注模公司Evco塑料在東莞的新廠就可以"關燈"生產,因為車間內沒有工人照看機器,其目標是:質量和效益。
Evco塑料總裁戴爾. 伊凡斯最近在東莞廠接受采訪時說:"我們并非為了節省勞動力,我們是為了生產更可靠、容差更小的零件。"雖然伊凡斯說中國工廠的自動化程度不如其美國工廠,但他說:"我們的美國工廠之前已經不再進行關燈作業,但因為中國這邊開始關燈生產,我們考慮美國廠也重新開始這么做。"
對工廠自動化來說,產品尺寸是關鍵。
在東莞廠,Evco生產的大多是小型零件,便于關燈生產。伊凡斯說:"關燈生產的多數產品是小物件,可以由機器人撿起來放入箱子里。如果產品是大物件,必須保護并進行特別包裝的,通常必須有人在旁邊照看。"
當然自動化已經進入塑料供應鏈行業幾十年。如今,走在中國廣交會的大廳,就算是深圳郊區生產小型模具的工廠,宣傳冊上也驕傲地列出配備有CNC機床和自動化檢測設備,而且多數是進口的。
中國最大也是最國際化的模具公司TK集團稱,正在增加公司的自動化生產程度,而且因此在去年嚴竣的經營條件下,提升了公司的利潤。
TK在上月向香港證券交易所公布的年報顯示,銷售額微增1.5%達到16.3億港元,但全公司的毛利潤跳升了9%,自動化和人民幣貶值是利潤增長的主因。
在該公司的塑料零部件領域,利潤與機器人更是直接掛鉤。"毛利潤的增長主要是因為自動化應用的增加提高了生產效率",公司財報稱。
美國注塑企業GW塑料也在東莞設有工廠,對他們來說,提高生產自動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產品質量。GW總部位于佛蒙特州貝塞爾,在美國和墨西哥都設立有工廠。公司負責國際業務的副總裁本. 布查說:"墨西哥和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比美國低,但我們的客戶看重的是產品質量,自動化生產和檢驗是提高產品質量的最佳解決方案。"
布查在回復電子郵件采訪時表示:"我們認為,為客戶定制開發自動化生產是我們為客戶提供的服務的重要部分。"
這些企業也是中國國家方針的積極踐行者。中國制定了宏偉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即到2025年每萬名工人的機器人比例達到150臺。
為達到這一目標還須努力,雖然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密度并不高,每萬名工人的機器人配置只有49臺,全球的平均水平是69臺。領先的是韓國,萬名工人機器人擁有率是531臺,新加坡395臺,日本305臺,德國301臺,美國排第8,176臺。
IFR總裁約. 蓋瑪稱,中國政府已經將提高工廠自動化設為重要任務,該組織今年2月的報告指出,到2019年,全球機器人產量中的40%會安裝在中國。
蓋瑪稱:"這一領域過去幾年在中國增長巨大,今后還將快速增長。驅動力主要來自中國政府,他們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支持自動化生產,希望成為全球自動化生產的領導力量,因而這一領域還會繼續增長。"
這一增長潛力吸引了跨國公司,部分中國國內企業也在迎頭追趕。位于長沙的湖南瑞森可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Allen Liang說:"中國有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特別是機器人應用軟件,目前還不發達。"
湖南瑞森可成立于2015年,是波士頓瑞森可機器人的中國經銷商,波士頓瑞森可生產合作機器人中的Baxter和Sawyer系列產品,公司客戶中包括有海爾和蘋果的供應商富士康。
Allen Liang在3月初的廣州SPS工業自動化交易會上接受了本刊采訪,他表示希望建立起高端機器人市場。其它公司也在向中國機器人產業投資,因為他們發現在全球最大的制造國投資自動化好處很明顯:成本低。
GW公司的布查說:"關鍵是年零件產量決定著自動化的成本。在中國實施自動化更加便宜。也就是說,從經濟性角度考慮,在中國提高項目自動化所需年產量可以比在美國等國家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