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杜邦中國研發中心成功入選由美國知名科技雜志《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Scientific American)發布的“2016《環球科學》創新榜·跨國企業研發實力Top10”榜單。
杜邦中國研發中心擁有強大的創新源,成功申請了數百項國內及國際發明專利。研發中心實現商業化的項目數量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同時這些新產品和新應用商業化帶來的營收,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有力推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
“本次獲選2016《環球科學》創新榜Top10,是對杜邦在創新及研發成果上的肯定,”杜邦亞太區技術總監、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顧旭青博士表示:“作為市場驅動的創新與科學的世界領導者,杜邦始終無懼挑戰,積極應對,滿足市場需求。杜邦不斷地為客戶創造價值并通過研發與應用開發,幫助他們保持企業競爭力。我們非常自豪此次能夠位列這久負盛名的創新榜單。”
這是繼杜邦中國研發中心獲得“《環球科學》2013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研發中心”榜單“可持續發展促進獎”單項獎之后,今年再次憑借杰出的研發實力,榮膺該雜志重量級獎項創新榜Top10。
杜邦中國研發中心是杜邦在美國以外最大的綜合研發中心,在光伏技術、生物技術及高性能材料等多個領域,擁有世界級科學及工程能力,服務于全球各個國家及地區市場。自2005年正式啟用至今,杜邦中國研發中心總共已投入3億美元。
杜邦2016年的大部分應用開發都很貼近中國市場。例如在光伏技術方面,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國,還是最大市場。去年在杜邦中國研發中心開發的產品包括光伏新技術、手持設備以及手機的各種結構組件材料。
開放式創新模式
顧旭青博士表示:“如今杜邦中國研發中心越來越多的創新正通過開放式創新這種模式變為可能,這就需要依靠合作來獲得成功。”
“在中國市場,合作對于創新來說至關重要。”顧博士補充道,“杜邦中國研發中心正在尋求這種特別的合作,我們堅信開放式創新。我們和不同的供應商、客戶、商業合作伙伴以及學術機構展開合作,開展研發項目,推進科學的發展。我們將一起開發新產品和新應用,更高效地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
基于這種創新模式,2017年及未來,杜邦會把可再生能源、可穿戴設備以及新能源汽車作為主要發展方向。另外,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的發展,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機會。這些美好的前景要變成現實,都需要很多高性能的硬件設備,比如導線、基站、傳感器等,這些都需要更好的先進材料去支撐。
對科學創新的承諾一直以來都是杜邦公司的核心。杜邦每年投入近20億美元用于研發,在全球35個國家擁有超過150個研發機構,近90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在此平臺上相互聯結,利用世界一流的研發工具,專注于提供全新產品和服務來滿足市場需求,協助解決一些當今世界所面臨的最迫切的挑戰。
此外,杜邦公司還連續第六年獲選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智能信息服務機構Clarivate Analytics評出的“2016年全球創新百強企業(2016 Top 100 Global Innovator)”。
2016《環球科學》創新榜
作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科技媒體之一,《環球科學》從2013年開始,每年發布一次創新榜,根據硬件實力、研發投入、成果轉化能力、年度重要創新成果、創新機制、人才培養、對行業的推動、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所做的工作與規劃等13項指標,綜合評價中國本土科技企業與跨國企業在華研發機構的創新力,客觀反映中國在企業層面的科技創新實力。
在本屆榜單中,入選本土企業創新10強的企業有華為、中興、百度、科大訊飛、新松機器人、華大基因、恒瑞醫藥、三一重工、海爾、格力;入選跨國企業在華研發機構10強的則有微軟亞洲研究院、GE中國研發中心、ABB中國研究院、西門子中國研究院、飛利浦中國研發中心、陶氏化學上海研發中心、3M中國研發中心、杜邦中國研發中心、輝瑞中國研發中心和博世亞太地區科技研究中心等。
在創新方向上,幾乎所有跨國企業的研發機構都重點關注兩大發展方向: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ABB、西門子、GE、博世都希望借“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計劃,發展工業互聯網,幫助中國更快實現智能智造;而微軟亞洲研究院、飛利浦、3M、杜邦、陶氏等公司則都在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或智能化產品開發上積極布局,推動物聯網和智能生活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