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摩尼三尊像復制品
近日,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與“鑄造之鄉”富山縣高崗市合作,依靠3D打印技術和鑄造、雕刻等傳統工藝,共同完成了奈良法隆寺國寶——釋迦摩尼三尊像的復制。傳統技藝在與最先端技術的合作中,既面臨著挑戰同時又擁有了新的機遇。
位于日本北陸地區的富山縣高崗市是傳統的鑄造業聚集區。距今400多年前,該地藩主召集眾多匠人,引入當時最前沿的鑄造產業,打造了當地的工業基礎,也形成了最初的城市雛形。明治時期(公元1868年至公元1912年),美術工藝品逐漸受到青睞,高崗的鑄造匠人也因精湛的技藝享譽日本。
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日本傳統工藝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以鑄造業為例,過去25年間,全國鑄造作坊從4241家減少到1886家,萎縮了一半以上。高崗的鑄造業同樣面臨人員減少、匠人老齡化的問題,多家制作所縮減規模甚至倒閉。不過,近日高崗區域經濟的復興出現了可能的轉機。奈良法隆寺的鎮寺之寶釋迦摩尼三尊像,借助最先進的3D打印技術,被這里的匠人完美地“克隆”。此次3D項目負責人、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伊東順二教授說,之所以選擇與高崗的匠人合作,是因為看重高崗的鑄造傳統和精湛技藝:“(在高崗)鑄造街仍然保留,有很多技術高超的匠人,在這里(還原國寶)具有可能性。”
據記載,釋迦摩尼三尊像建造于飛鳥時代(公元592年至公元710年),是由外國僧侶工匠所鑄,堪稱日本佛教美術史的開山之作。它是日本的國寶級藝術品,同時也進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平時鮮有公開展示。但此次的3D復制品不僅可以各地巡展,而且可以讓觀眾近距離欣賞,甚至可以觸摸。積極推動該項目的高崗市市長高橋正樹認為,正是新技術同傳統工藝的結合,才成功地復制出了1300多年前的國寶級文物。高橋正樹說:“一個看點就是東京藝術大學最新的3D技術同傳統的鑄造、雕刻技術的結合。第二點是這些傳統技藝再現了具有藝術價值的歷史文物。”
高崗的傳統手工藝匠人,一直都有參與各地古文物的修復工作。而3D打印技術除了對文物進行全方位的還原,還能對破損的部位進行修復,再加上匠人的制作、打磨,讓復制品的精細程度甚至超過了“原件”。這種復制方法拓展了新的渠道,對傳統工藝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給以鑄造業為主的區域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參與該項目的匠人眼中,傳統技藝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梶原制作所的社長梶原敏治說:“未來有3D介入的工作內容會越來越多,但是我不太喜歡,因為失掉了手工制作的特色。”
老匠人的堅持,改變不了后繼無人的尷尬。如何培養傳承之人,是高崗上至市長下至匠人師傅都面臨的課題。據介紹,在當地的小學有開設鑄造技術和鑄造歷史相關的課程;縣立的工業高中有專門的專業;日本政府在當地的國立大學大學開設藝術文化系,授課內容主要以工藝品為中心,畢業之后有人跟隨當地的“名家”繼續鉆研。高橋市長說,政府從財政、技術、人才培養各方面全力支持,目的是使傳統技藝能夠繼續傳承:“目前的匠人擁有著很高的技術,但同時后繼乏人,匠人的總體數量在減少,培養擁有熱情的年輕人,讓他們在具有傳統的高崗,成為下一代的匠人。”
先進的技術一方面沖擊著傳統工藝,同時又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東京藝術大學伊東順二教授認為,新技術與傳統的完美結合,才能讓兩者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對傳統藝術的需求逐漸減少,人才也缺失,藝術的過程無法持續,為了克服這個問題需要引入先進的技術。同時,只依靠先進的技術并不行,要發揮兩方面的優勢,整體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