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鋼鐵的腐蝕
在金屬材料中,鋼鐵的腐蝕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為它使用的范圍很廣,影響也很大;舉凡橋樑、機械、結構物或關系公共工程的建設,無不與鋼鐵材料有關。
基本上,鋼鐵材料的腐蝕現象,主要也是由于化學及電化學因素所引起,而其常見的形式有:直接氧化腐蝕、均勻腐蝕、伽凡尼腐蝕、穿孔腐蝕、間隙腐蝕、應力腐蝕、延晶腐蝕、浸蝕腐蝕、空洞腐蝕和磨擦腐蝕等,由于形式很多包含范圍很多,包含均勻腐蝕、伽凡尼腐蝕、穿孔腐蝕、間隙腐蝕、應力腐蝕、和延晶腐蝕等。
1-4-1直接氧化腐蝕
高溫或缺乏水份的情況下,鐵的腐蝕型態將不同于常溫下的反應,而直接與氧結合,其反應式:
4Fe+3O2 à 2Fe2O3 氧化鐵
由于氧化鐵并不夠細緻,因此氧氣仍可滲入,并形成FeO(氧化亞鐵)和Fe3O4(四氧化三鐵)等氧化物,這樣的情況在鋼的熱軋或是熱處理時常會發生,稱為鱗皮。
1-4-2均勻腐蝕(Uniform attack corrosion)
當一種金屬置于電介質(或電解質)中,金屬的某部分區域會比其他區域更為"陽極",而且這些區域的位置會不時移動,有時也會週而復始,這樣的現象使得腐蝕現象在各處均勻發生,稱為均勻腐蝕。這種型態如平常我們所見的鐵生銹即屬之,金屬的高溫氧化或是鎳的成霧狀(fogging)也都是均勻腐蝕的例子。
1-4-3-1 均勻腐蝕的量測
均勻腐蝕的速率,通常可以用幾種單位表示。國內外常用的有:每年侵蝕的公厘mm數、密爾mil數(mpy,mils penetration per year,1mil=1/1000吋=0.025mm)、和英寸數(ipy,inches penetration per year),但有時由于不易量度,也以損失的重量mdd (milligrams per square decimeter per day)或每年損失的重量再來推估mpy等其它各種數值。以鋼為例,在海水中的腐蝕速率約為25mdd,相當于5mpy。
一般來說,腐蝕的初始速率常較最終速率為大,因此測定腐蝕速率時,要記錄整個過程,以外插法可能會產生很大的錯誤。而材料如果腐蝕速率在1mpy以下為抗蝕性犟(outstanding),50mpy以上防蝕性轉劣(poor),在200mpy以上則是無法接受(unacceptable)。
1-4-4 伽凡尼腐蝕(Galvanic corrosion)
這種腐蝕發生于兩種不同金屬或是合金接觸,而能產生伽凡尼電池(Galvanic cell)的情況,常用金屬材料在海水中的伽凡尼電位序。
較具陽極的金屬易受到腐蝕。例如:在海洋工程中,以銲錫(鉛-錫合金)銲接黃銅配件,因為黃銅的電位序較具陰極性,所以銲錫較易受腐蝕。再從合金的觀點來比較,如果電池效應發生在兩相合金上,例如:鋼中具有肥粒鐵相和雪明碳鐵相,則因為肥粒鐵相較陽極性,雪明碳鐵相較陰極性,就會產生電化學腐蝕,因此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兩相合金其腐蝕抵抗力都較單相金屬為差。
1-4-5 穿孔腐蝕(Pitting corrosion)
金屬元件處于腐蝕環境中,由于位置的不同而使含氧量有濃淡之分,此時含氧濃度高之處為陰極,而含氧濃度低的地方為陽極,因而發生了腐蝕現象,這種電池效應又稱為氧濃差電池(oxygen concentration cell)。而穿孔腐蝕是屬于一種局部腐蝕,它發生的起始位置就都是在含氧濃度不均或是材質不均的位置。金屬置于充氣水中的孔蝕成長情形,它的發生首先是由于孔洞的底部氧不容易補充,缺氧的結果使得金屬發生分解反應MàM++e-,而在孔洞上方的周圍有較高濃度的氧,而發生還原反應O2+2H2O+4e-à4OH-,因此孔洞四周受到保護,而不會腐蝕。這樣的現象如果發生在酸性的溶液中(例如:HCl),溶液中所含的Cl-離子便會向孔洞的位置集中,使得孔洞中的H+濃度增加,而增加陽極的反應速率:
M+Cl-+ H2OàMOH + H+Cl-
結果整個穿孔腐蝕的過程變成為自動催化的現象,而加速了整個腐蝕。
1-4-6間隙腐蝕(Crevice corrosion)
間隙腐蝕特別容易發生在機械元件接合的地方,例如金屬埝圈或是鉚接處。它也是屬于一種電池效應,但是隙縫一般需在特定程度大小的范圍內才會發生,例如:有足夠的寬度可使容易進入,足夠窄使容易可以停滯等,所以在應用上或工程上必須要小心,避免發生足以產生間隙腐蝕的環境。
間隙腐蝕的機構很類似穿孔腐蝕的情況,首先是均勻腐蝕,然后因氧濃淡電池會引起陽極反應(缺氧區)和陰極反應(富氧區),由于間隙內氧的并無法補充,因此陽極反應會繼續在同一個位置進行,因此產生了嚴重的腐蝕結果。
在不銹鋼發生間隙腐蝕的現象中,有氯離子Cl-存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在NaCl溶液中,不銹鋼的間隙腐蝕,是先由于氧濃淡電池所產生,陽極反應在此時生成正離子M+。
Mà M++e-
接著因為缺氧,所以陽極反應持續進行,形成高濃度的M+,并與NaCl溶液中的Cl-,形成M+Cl-。
1-4-7 應力腐蝕(stress corrosion)
應力腐蝕是一種應力與腐蝕相互作用的結果,因為再材料受到局部應力或應力作用不平均時,受到高應力作用的區域會形成陽極,而受較低應力作用的區域則形成陰極,因此作用應力會使得腐蝕作用更為加速稱謂應力電池(stress cells)。
應力腐蝕發生在冷加工的材料時,高度冷加工的區域會較低度冷加工的區域更具陽極性,另外在材料存在裂縫的情況下,也會造成應力腐蝕。所以材料在制造加工的過程,必須藉由熱處理來降低其應力避免腐蝕,或是選用抗應力腐蝕的材料,例如:在海水環境中可以鈦合金以取代不銹鋼。在日常生活中,汽車板金經過敲擊修整后會發生應力不均的現象,因而冷加工的部份較容易腐蝕,此部份必須由降低加工量或確實退火來防范。
1-4-8 延晶腐蝕(Intergranular corrosion)
又稱為粒間腐蝕,是在金屬晶界處發生局部腐蝕的現象。就電化學的觀點來看,由于材料的晶粒為陰極,而晶界一般為陽極,因此在均勻腐蝕的情況下,晶界處的腐蝕性仍稍大于晶粒處,如果在特殊情況下,材料的晶界抗蝕元素又相對減少,延晶腐蝕的現象就會發生。
最顯著的例子莫過于304不銹鋼在銲接過程常發生的情況,這種不銹鋼如果如果加熱或冷卻于450℃~900℃之間(又稱為敏感化溫度),在晶界就容易析出碳化鉻(Cr23C6),而使得附近的鉻量不足,發生"貧鉻區"的現象,由于鉻是不銹鋼防蝕的主要元素,加上晶粒與晶界的電池效應,因此可以在短時間內就發生延晶腐蝕的現象。
1-5防蝕的方法
防止腐蝕最有效的方式是藉由暸解腐蝕機構與腐蝕的成因,再找出適當的防蝕方法。如前所述,發生腐蝕的主要原因包括電化學及化學作用,因此如果能阻止或抑制腐蝕的發生,諸如:選用耐蝕或適當處理的材料,使用涂料、腐蝕抑制劑將金屬表面和其環境隔開,大量使用陰極防蝕以防止化學電池的發生,或是使陽極形成鈍化層以保護內部金屬,均是有效的方法。
1-5-1 材料的選擇和處理
選擇適當的材料是防蝕的基本方法,例如:在適當成本考慮下使用不銹鋼或是其他耐蝕材料。
但是這樣的材料也并不一定能防止腐蝕的發生,例如:沃斯田鐵系的不銹鋼料如果經由銲接或高溫緩冷的過程,到達425℃附近,會在其晶界析出碳化鉻,此后此區域將因缺乏鉻而迅速發生腐蝕的現象(此種現象又稱為不銹鋼敏化現象),因此如果使用在這樣的場合,配合適當的處理是必要的。此外,鑄件在冷卻過程發生的偏析現象會形成局部伽凡尼電池作用、材料經過冷加工所亦產生的應力腐蝕現象,都必須經由均質化退火、弛力退火等處理來防治腐蝕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