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壓鑄模具的加工一般有兩種工藝流程,都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
第一種:特別復雜的及淬火很易變形的模具。鍛打→球化退火→粗加工→第一次去應力退火(留有余量5~10mm)→淬火→回火→機、電加工→第二次去應力退火(留有余量2~5mm)→機、電加工→第三次去應力退火(試模后)→鉗修→氮化。
第二種:一般壓鑄模。鍛打→球化退火→粗加工→第一次去應力退火(留有余量5~10mm)→粗加工→第二次去應力退火(留有余量2~5mm)→精加工→第三次去應力退火(試模后、淬火前)→淬火→回火→鉗修→氮化。
(2)在模具的設計階段就必須注意,使壁厚盡量均勻(壁厚不均勻時要開工藝孔);對形狀復雜的模具,要采用鑲拼結構,而不采用整體結構;對有薄壁、尖角的模具,要采用圓角過渡和增大圓角半徑。模具的熱處理變形是由于相變應力、熱應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在正確選材的前提下,還要注意毛坯的鍛造,要采用六面鍛造的方法,反復鐓拔。在熱處理時要作好數據記錄,長、寬、厚各方向上的變形量,熱處理條件(裝爐方式、加熱溫度、冷卻速度、硬度等),為日后模具的熱處理積累經驗。
第一種:特別復雜的及淬火很易變形的模具。鍛打→球化退火→粗加工→第一次去應力退火(留有余量5~10mm)→淬火→回火→機、電加工→第二次去應力退火(留有余量2~5mm)→機、電加工→第三次去應力退火(試模后)→鉗修→氮化。
第二種:一般壓鑄模。鍛打→球化退火→粗加工→第一次去應力退火(留有余量5~10mm)→粗加工→第二次去應力退火(留有余量2~5mm)→精加工→第三次去應力退火(試模后、淬火前)→淬火→回火→鉗修→氮化。
(2)在模具的設計階段就必須注意,使壁厚盡量均勻(壁厚不均勻時要開工藝孔);對形狀復雜的模具,要采用鑲拼結構,而不采用整體結構;對有薄壁、尖角的模具,要采用圓角過渡和增大圓角半徑。模具的熱處理變形是由于相變應力、熱應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在正確選材的前提下,還要注意毛坯的鍛造,要采用六面鍛造的方法,反復鐓拔。在熱處理時要作好數據記錄,長、寬、厚各方向上的變形量,熱處理條件(裝爐方式、加熱溫度、冷卻速度、硬度等),為日后模具的熱處理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