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此前報道,沃森腫瘤專家可以輔助醫生決策,在讀取相應病例數據后,反饋出治療方案,提高醫生治療水平。而與國內AI醫療公司所希望的首先覆蓋基層醫療機構的策略不同,腫瘤專家首先希望落地的是全中國占比僅0.1%的三級醫院。
據介紹,此次合作的第一階段目標是要在中國超過100家的醫療機構落地IBM Watson for Oncology,其中首先大部分將是三級醫院。
IBM Watson Health入華,愈加緊急的步伐
Watson醫療應用是在2015年7月就開始在當地市場商用的。
一年后,即2016年8月左右,Watson醫療應用就開始謀劃進入中國。
IBM的人工智能Watson在公眾認知中,不算特別令人興奮,但絕對是最“勤勞”的。特別是在醫療方面,僅去年IBM就分別以26億和10億美元,收購了醫療數據公司Truven和醫療影像與臨床系統提供商Merge Healthcare。可見,Watson Health對于IBM商業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對于中國這個被寄望為最大AI醫療市場的地區,IBM也是從未放棄過在中國本土化的努力。
本次與百洋的合作宣布之時,許多業內人士都知道,IBM Watson Health入華過程中,國內是不止一家運營代理合作商。其中,曾經知名度較高的是杭州公司認知關懷。據了解,該公司創始人原為IBM資深員工,快速決策讓其搶得了先機。
而僅半年后,IBM就迫切地尋找到下一家銷售代理。
本次合作方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表示,百洋智能科技與IBM將展開新一段范圍更廣的合作——百洋不僅是IBM的一個客戶——認知關懷相當于本身就是Watson for Oncology的一個客戶,還是總代理商,通過建立一個數據中心來跟醫院、醫生合作,并進行層級延伸的合作促成。這意味著,在這之后IBM不需要再親自在腫瘤的產品線上發展用戶。
背后是爭奪的迫切和數據的瓶頸
目前,人工智能醫療市場雖然才剛剛起步,但已經吸引了各科技巨頭布局。與此同時,據統計,2016年以來,已有近20家人工智能+醫學影像公司先后獲得投資,加速布局AI醫療。輔助醫療市場瞬間成為藍海。
據公開數據顯示,認知關懷成為Oncology運營商時,達成合作的醫院約20家,半年后這個數字是多少不得而知,但對IBM來說,面對中國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AI醫療市場,肯定是不夠的。這個“不夠”,不僅關乎市場占有率,還關乎技術的發展。
而這個技術阻礙,也非當日所指摘的漢化問題。事實上,如今醫生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較高,且據百洋透露,首批落地的醫療機構將傾向于大三甲醫院,因此,從前存在的所謂漢化問題,已經不是重點。眾所周知,Watson Health的誕生歸因于所吃下的超過290本高等級醫學期刊文獻,醫療指南,以及MSKCC一百多年臨床實踐的最佳實踐。與此同時,由MSKCC的專家醫生給出患者的指標以及他們認為最權威的治療方案,讓Watson去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以此進行訓練。
所以,Watson的能力是基于西方患者數據庫、醫學理論得出的循證醫學診治,但是,由于種族基因、生活環境的差異,中西方患者在癌癥疾病的發病以及治療都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對于Watson而言,成功獲得足夠的中國醫療機構的病例病史數據,并進行循環的認知計算訓練,是其完成中國市場本土化的必要步驟。
根據行業人士表示,這個足夠是指,數量上的多,以及數據類型的多樣性,包括病種和地域性。同時,這也回答了,這個中國總代理為什么是百洋。
據付鋼介紹,百洋旗下移動醫療軟件掌上醫訊,是目前中國醫生使用時長最多的自我學習工具,達到四十萬,使用包括查詢資訊、開會、下載課件,以及考試的模擬訓練。同時,旗下“易復診”平臺,活躍著六萬醫生在用來管理自己的病人。
更重要的是,去年該公司啟動了菩提醫療云,往著打破醫療機構信息孤島的方向努力。據內部透露,目前百洋的平臺產品在全中國覆蓋12000醫療機構,23萬家藥店。
這些數據和覆蓋范圍,正是IBM所相中的。目前醫療機構體系中,數據孤島以及信息敏感度問題,讓數據的獲取變得尤為困難。所以,百洋所擁有的平臺渠道,為IBM爭奪這個藍海市場提供了至少目前來看最誘惑的條件。
根據合作協議,未來百洋有計劃向沃森開放海量患者行為信息、臨床數據、購藥數據和保險數據等,沃森通過對用戶醫療健康記錄、藥店數據等信息的分析,可以預測用戶患有疾病的風險,并由此制定個性化的健康問題解決方案。
斯坦福大學醫學物理部主任、終身教授邢磊曾在接受雷鋒網采訪時表示,數據不集中不規范是目前智能醫學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換句話說,誰可以率先獲得最廣泛優質數據,誰就能率先在國內市場打破AI醫療的壁壘。
因此,也只有來自三級醫院的優質數據,對于IBM Watson訓練系統來說,才是最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