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一個未來學家叫庫茨韋爾,他寫過一本書叫做《奇點臨近》,他認為人類在2045年的時候,機器的大腦將有可能超過人腦,現在看來還比較遙遠,但是很可能對于很多產業來講已經成為了一個需要積極面對的問題。比如醫療改革,大城市的醫院里面人滿為患,但是如果用谷歌和IBM現在在做的認知技術的話,會出現一個情況,機器會把某一個病類的幾十萬上百萬的病例全部聚集在一個軟件工作包里面,你只要跟這個機器進行對話,機器就告訴你,你有可能得什么病。它具有了這樣的認知能力以后,可以想象,未來很可能醫院里就沒有人了。醫生還是一個有情緒性的人腦,他的知識非常有局限。所以,如果像AlphaGo這樣的產品一旦進入到醫療診斷領域的話,它很可能會重構整個全球的醫療市場。
這個景象其實挑戰的不是李世石是一個人,很可能是所有產業界的人所面對的問題。所以這盤圍棋賽,一方面可以把它當作娛樂新聞來看,但是對我們來講,我們把它當成非常重大的產業新聞。
機器人一定會對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去年我曾經到富士康去做調研,富士康跟我講,他們在中國地區的雇工超過了130萬人,過去五年里一線產業工人年均工資增長達到了15%。所以郭臺銘先生說,在未來的五年內,富士康要生產100萬臺機器人替代生產線50%的產能。也就是說當這100萬機器人五年后出現在富士康的生產線上的時候,那就有可能他就不再需要130萬的產業工人了,他可能只需要50萬甚至40萬甚至更少的產業工人。
所以,它一定會對中國的就業現狀發生一個重大的改變。中國制造業人口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還是比較偏高,所以意味著在機器人發展以后,很可能我們需要發展新型的服務產業,甚至人的工作狀況都可能會發生變化。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看到,像機器人這樣的新興產業的發展,對中國現有的就業狀況產生了一個潛在的挑戰,所以還是一個產業轉型的問題。必須要變革,必須要讓更多的人口進入到服務行業,同時要減少勞動的時間,加大娛樂消費的時間。所以城市的功能、人的職業規劃,在未來都會發生非常大的革命性的變化。